[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密封件的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66239.7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7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史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04;F02B29/04;F02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181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密封件 集成 中冷器 歧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密封件的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包括中冷器、高温稳压腔、低温稳压腔,所述高温稳压腔设有进气口,所述低温稳压腔的下端设有多个气道出口;所述中冷器的上部在所述高温稳压腔与所述中冷器之间的连接处布置有若干热空气流道,相邻热空气流道之间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热空气流道内设置风翅片;位于所述中冷器首末两端的热空气流道内安装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盖板、竖向连接板以及V型底板,所述V型底板安装在所述热空气流道内并将热空气流道密封,能够降低经过中冷器首末端的热空气流量而避免过量空气不能被充分冷却而通过中冷器,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从而改善进气歧管各气道出气温度的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密封件的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汽车的发动机正朝着小型化,集成化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一些可以降低的发动机排放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车主机厂商和整个发动机行业的重视。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做为进气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为了满足轻量化,集成化的要求,最新排放法规的要求,集成中冷器进气歧管已经成为国内外的发展趋势。集成中冷的进气歧管可以通过内置的中冷器来大幅降低来自涡轮增压器高温高压气体的温度,降低进气的密度,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充气效率,并且通过歧管内的气道设计将气体分别导入到对应发动机的燃烧室内,提高发动机性能并同时通过降低燃烧室内的温度来降低发动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但由于汽油发动机燃烧是需要在特定时间窗口由火花塞来引燃,考虑到油易燃性,发动机在压缩冲程中,由于吸入的气体被大幅的压缩,燃烧室的温度会大幅升高,所以从歧管气道内导入气体的温度需要被严格控制,从而避免个别燃烧室由于初始温度被提前压燃而导致爆震,不同气道的出气温度的均匀度已经成为此类型歧管的关键功能性要求。
在集成中冷器的塑料进气歧管中,中冷器是降低来自涡轮增压器高温气体的主要零部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高温气体和低温冷却液之间通过内部流道结构进行热交换。为了提升冷却器的热交换能力,中冷器中热空气流道和冷却液流道相间交替布置,但常规中冷器结构设计中首末端无法布置冷却液流道,侧面安装板需要直接和热空气流道连接,从而导致首末端的热空气流热交换能力大幅低于中间侧的热空气流道,从而导致中冷器的热交换能力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靠近首末端的歧管出气口温度较高,影响歧管各个出气口温度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集成中冷器进气歧管因首末端热空气流道无法布置冷却液流道而导致歧管各气道出口的出气温度偏差大、均匀性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带有密封件的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有密封件的集成中冷器的进气歧管,包括中冷器、安装在所述中冷器上部的高温稳压腔,以及安装在所述中冷器下部的低温稳压腔,所述高温稳压腔设有进气口,所述低温稳压腔的下端设有多个气道出口;所述中冷器的上部在所述高温稳压腔与所述中冷器之间的连接处布置有若干热空气流道,相邻热空气流道之间设有冷却液流道,所述热空气流道内设置风翅片;位于所述中冷器首末两端的热空气流道内安装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盖板、竖向连接板以及V型底板,所述V型底板安装在所述热空气流道内并将热空气流道密封。
能够降低经过中冷器首末端的热空气流量而避免过量空气不能被充分冷却而通过中冷器,提高热交换的均匀性,从而改善进气歧管各气道出气温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的热空气流道为长条形孔道,多个热空气流道等间距的平行布置在所述中冷器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风翅片按一字型均匀安装在所述热空气流道内,对通过的热空气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流道内通入冷却液,对所述热空气流道及风翅片进行冷却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上盖板为矩形板,所述竖向连接板垂直设于所述上盖板下部中间,所述V型底板设于所述竖向连接板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62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特征的提取方法及提取系统
- 下一篇:料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