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箱体发泡输送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6016.0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0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叶小三;刘鹏;吴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4/34 | 分类号: | B29C44/34;B29C3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孙小华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箱体 发泡 输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箱体发泡输送车,涉及冰箱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输送车;输送车的接箱位和送箱位靠近发泡模具的一端均设置有一对安装座,并通过安装座固定有光电开关;安装座包括两端密闭的矩形管;矩形管一端内壁设置有电磁铁,另一端侧壁开设有通孔;矩形管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靠近电磁铁的一侧连接有永磁铁,且另一侧连接有导杆;导杆固定有竖杆;导杆套设有弹簧;竖杆上端固定有用于连接光电开关的侧板。本发明通过在输送车的接箱位和送箱位靠近发泡模具的一端均设置一对光电开关,通过光电开关确定箱体是否已进入或输出输送车,减少了输送车的等待时间,解决了现有输送车等待时间较长,影响整体生产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冰箱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的箱体发泡输送 车。
背景技术
箱体发泡是冰箱生产制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发泡环节的效 率至关重要,随着发泡配方的效率提升,箱体输送车的效率成为箱体发泡 的瓶颈,要提高箱体发泡生产效率,箱体输送车的输送效率成为关键。
输送车上设置有两个并排的箱体放置位置,分别为接箱位和送箱位, 接箱位和送箱位都带有输送辊,用于箱体的输送。
现有的输送车输送过程为:如图7所示,输送车将送箱位与发泡模具位 置对应,并将待发泡箱体输送至发泡模具上,并等待待发泡箱体移动至发 泡模具最端部后,输送车再开始移动。如图8所示,输送车的接箱位与发泡 模具位置对应,发泡完成的箱体输送至输送车上,并等待箱体移动至输送 车的A端后,输送车才开始移动进行箱体的输送。
通常一辆箱体发泡输送车搭配8个或12个发泡模具,有若干个待发泡箱 体的型号,箱体长度在1400-1900mm范围之内,而输送车的接箱位和送箱位、 以及发泡模具的长度均为2000mm。由于输送车和发泡模具的长度比冰箱箱 体的长度要长,输送车需要等待箱体完全移动到位之后,输送车再移动, 使得输送车等待时间较长,从而造成时间浪费,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率。
因此,亟待对现有的输送车移动方式进行改进,以提高整体的发泡效 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箱体发泡输送车,通过在输送车的 接箱位和送箱位靠近发泡模具的一端均设置一对光电开关,通过光电开关 确定箱体是否已进入或输出输送车,减少了输送车的等待时间,解决了现 有输送车等待时间较长,影响整体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高效的箱体发泡输送车,包括若干发泡模具和一输送车; 所述输送车设置有接箱位和送箱位;所述发泡模具和输送车的接箱位相互 背离的一端均设置有一对接近开关;
所述接箱位和送箱位靠近发泡模具的一端均设置有一对安装座,并通 过安装座固定连接有光电开关;所述安装座包括两端密闭的矩形管;所述 矩形管一端内壁设置有电磁铁,另一端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矩形管内滑 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靠近电磁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永磁铁,且另 一侧面固定连接有导杆;
所述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并与永磁铁相斥,用于将滑动块朝矩形管 的端部推动;所述导杆一端贯穿通孔,并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导杆套设 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滑动块与矩形管内壁之间;所述竖杆上端固定连接 有用于连接光电开关的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竖杆上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 有直杆球头轴承;所述直杆球头轴承的直杆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直杆球 头轴承的直杆固定连接有若干拉伸弹簧;若干所述拉伸弹簧一端均与底座 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拉伸弹簧相对直杆球头轴承的直杆圆周阵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拉伸弹簧相对直杆球头轴承的直杆倾斜设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60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