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锁认证方法、安全芯片、智能锁及其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63351.5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8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薛斌斌;卢玉华;刘国营;杨科闻;王辉;王文赫;侯占斌;王铮;张谦;杜君;苏斓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认证 方法 安全 芯片 及其 管理 系统 | ||
1.一种智能锁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方法包括:
解析获取到的开锁认证数据,所述开锁认证数据包括命令码和密文部分;
基于所述命令码确定所述密文部分的解密密钥和认证规则;所述解密密钥与所述密文部分的加密密钥为对称关系或分散关系;
基于确定得到的解密密钥解密所述密文部分,得到开锁参数;
将所述开锁参数基于确定得到的认证规则进行认证;
所述认证方法中的加密和解密均采用国密SM1算法;
所述认证方法还包括,通过以下步骤设置所述智能锁的本地授权码和本地开锁次数:
接收系统内外部认证请求和随机数R1;
对所述随机数R1加密得到随机数R1密文,向所述系统内外部认证请求的发送端返回所述智能锁的锁ID、所述随机数R1密文和生成的随机数R2;
获取所述系统内外部认证请求的发送端返回的对所述随机数R2加密得到随机数R2密文;
确定返回的随机数R2密文与本地对所述随机数R2加密得到随机数R2密文一致,则接受授权码和开锁次数的设置;
将获取的授权码和开锁次数分别设置为本地授权码和本地开锁次数;
所述本地开锁次数在每次开锁成功后更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认证数据还包括第一标识ID,所述开锁参数包括:第二标识ID、授权码和开锁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认证规则包括:
第一认证规则:若所述第一标识ID与所述第二标识ID相匹配,所述开锁参数中的授权码与所述智能锁的本地授权码相匹配,且所述开锁参数中的开锁次数大于所述智能锁的本地开锁次数,则认证成功;以及
第二认证规则:若所述第一标识ID与所述第二标识ID相匹配,则认证成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命令码确定所述密文部分的解密密钥和认证规则,包括:
若所述命令码为第一类型,则确定所述解密密钥为第一锁具属性保护密钥分散后的子密钥,认证规则为所述第一认证规则;
若所述命令码为第二类型,则确定所述解密密钥为第二锁具属性保护密钥,认证规则为所述第二认证规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具属性保护密钥分散后的子密钥,包括:将所述第一锁具属性保护密钥经过所述智能锁的锁ID分散后得到的子密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锁认证数据中还包括所述开锁认证数据的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用于对基于所述命令码确定的验证密钥进行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验证信息对基于所述命令码确定的验证密钥进行验证,包括:
若所述命令码为第一类型,则确定以第一开锁认证密钥经所述智能锁的锁ID分散后得到的子密钥为验证密钥进行验证;
若所述命令码为第二类型,则确定以第二开锁认证密钥为验证密钥进行验证。
8.一种安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芯片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锁认证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芯片还被配置为存储有国密SM1算法、密钥分散算法以及第一锁具属性保护密钥、第二锁具属性保护密钥、第一开锁认证密钥、第二开锁认证密钥。
10.一种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安全芯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被配置为:
接收包括锁ID和开锁认证数据的开锁指令;
响应于所述开锁指令,确定所述开锁指令中的锁ID等于所述智能锁的锁ID;
发送所述开锁认证数据至所述安全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633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流量多维运营分析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水陆两栖车及其收放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