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鞭笋的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7849.0 | 申请日: | 202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0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王勇坚;施雅儒;黄丹;刘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C21/00;C05G1/00;C05G3/00;C05G5/20 |
代理公司: | 合肥楚思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2 | 代理人: | 李果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鞭笋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种植地处理、选种、合理密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本发明在种植后每年亩产近0.5吨,采收时间比传统的早收两个月左右,种植密度小,亩产高,便于进行推广;富硒有机肥是将硒酸盐与家畜粪便等废弃物混合堆沤发酵,使制成的腐熟有机肥含有大量的硒元素,从而使腐熟有机肥成为向竹笋提供硒元素的硒源,通过设置的营养器方便向竹笋根部浇水或浇入富硒营养液,营养液中含有大量竹笋或母竹需要的氮磷钾元素,提供了竹笋或母竹所需养分,营养液中含有硒元素,可以促使竹笋在生长过程中富硒,提高毛竹笋品质,得到经济价值更高的竹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鞭笋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富硒毛竹笋品种独特,是国内罕见的食用笋品种,具有植株矮、分枝低、叶片密、叶量多、产量高等特点。所产竹笋品质优良,具有高纤维、低蛋白、无脂肪,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等特点,有保健减肥美容等功效。硒和维生素E都是抗氧剂,二者相辅相成,可防止因氧化而引起的衰老、组织硬化,减慢其变化的速度,并且它还具有活化免疫系统,预防癌症的功效,50微克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和维生素E、β-胡萝卜素搭配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并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对手术和放化疗治疗后的患者有很好的辅助改善作用。现如今的富硒毛竹笋的种植还没有普及,生产率低下,采收周期长,年产量低下,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鞭笋的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如今富硒毛竹笋的种植还没有普及,生产率低下,采收周期长,年产量低下,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鞭笋的培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种植地处理:选择土壤偏酸、土层深厚肥沃的赤红壤连片旱地或缓坡地作为竹笋种植地,对竹笋种植地进行翻耕,在翻耕时向种植地内施入草木灰、复合肥和豆饼;
S2选种:选择种植胸径为6-8cm、生长粗壮、切口整齐、饱满纯正、发育完善、无病虫害1年的生笋苗;
S3合理密植:1-2个月之后,在竹笋种植地上开垦若干长宽分别为5m-7m的种植块,在每块种植地上挖深和直径均为1.1-1.3m的种植穴,在每根竹笋的一侧埋设用于补充竹笋营养的营养器,每亩植30-35株,种植时笋苗与地面成45-60°,覆土压实,淋洒定根水,每隔4-5天通过营养器向竹笋浇1次水;
S4施肥:竹笋萌动到产笋前,每亩施碳酸氢铵100-150kg、过磷酸钙60-80kg、氯化钾40-60kg,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春雨后,隔10-15天后再施一次;产笋期间,初笋期和末笋期每隔15-20天施1次,每亩施富硒有机肥500-650kg、碳酸氢铵5-8kg,盛笋期,每隔10-15天施1次,每亩施富硒有机肥500-750kg、碳酸氢铵5-10kg;
S5病虫害防治:竹笋萌动到产笋期,用毛笔蘸40%氧化乐果环刷母竹基部第二、三竹节,产笋期间,用25-30%杀灭菊酯3500-4000倍液喷雾,在竹笋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喷施55%多菌灵500-550倍液;
S6采收:当出土竹笋的顶端2个叶芽长3-4cm时即可采收,用专用切笋刀沿笋块向下将土扒开至笋头最大处,即笋块顶叶相反方向的缩节处平切。
作为优选,种植地处理时每亩种植地施草木灰350-500kg、复合肥2500-3000kg、豆饼50-80kg。
作为优选,在产笋期间的初笋期,将富硒营养液稀释至30倍,向营养器加入1-2L,在盛笋期,将富硒营养液稀释至40-50倍,向营养器加入2-3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78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