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信号综合运维系统的数据统一生成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554793.3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7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余亮星;胡恩华;涂鹏飞;高雄;吴丰;刘晓峰;周星宇;连爱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5 | 分类号: | G06F16/25;G06F16/22;G06F16/28;G06F8/20;G06F9/44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静安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信号 综合 维系 数据 统一 生成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信号综合运维系统的数据统一生成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统一的数据分类定义、统一的接入内容识别描述语言、统一且可扩展的数据生成模式,将各类型数据生成规则配置化、各类型数据生成及管理组件化,在统一生成的软件框架的支持下,实现对综合运维接入各内外部系统数据的标准化生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数据高效、准确的统一生成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综合运维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信号综合运维系统的数据统一生成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信号综合运维系统需要同时接入众多跨系统、跨专业、跨厂家的外部系统信息,各系统供应商输出内容各异、输出内容的定义亦存在差异;因此数据生成占据了大量的制作时间和成本。
在传统的数据生成方式中,通常对一类数据定义一个名称规范,采用名称解析来完成输入数据的业务识别、生成、分类。各系统及各供应商的输出数据通常是相对独立且没有统一标准,对于通过名称规范来识别的方式,往往需要数据人员识别各数据含义,再根据名称规范转换成可识别的输入,由此给数据生成带来了二次工作量,增加了数据生成的难度和时间成本、不利于数据生成的统一性和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信号综合运维系统的数据统一生成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信号综合运维系统的数据统一生成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统一的数据分类定义、统一的接入内容识别描述语言、统一且可扩展的数据生成模式,将各类型数据生成规则配置化、各类型数据生成及管理组件化,在统一生成的软件框架的支持下,实现对综合运维接入各内外部系统数据的标准化生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内外部接入数据类型定义表,用于全方位定义内外部接入数据的基础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作为数据生成统一的基础;
步骤(2)根据业务通信规范,生成第一层基础数据,并建立有效内容提取规则,实现各类型内外部数据文件有效内容提取的统一封装;
步骤(3)结合输入数据文件内容结构、对接系统的业务特征及通信规范,建立输入数据识别过程统一描述语言规范,其中识别过程划分为数据点识别规则设计、数据点关键字提取规则设计、数据点生成规则设计;
步骤(4)建立一套满足通用性处理要求的外部数据识别、内部数据生成和管理的封装,实现第二层基础数据点、第二层基础数据点与更高层级数据关联信息、以及解析辅助数据的生成;
步骤(5)实现第三层基础数据生成及管理的封装,通过第二层基础数据关联信息自动生成第三层基础数据,并预留接口实现第三层基础数据的扩展属性生成;
步骤(6)实现第四层数据的生成及管理的封装,通过第三层基础数据关联的第四层类型参数,自动生成第四层数据;并预留接口实现生成第四层预留类型以及第三层数据与第四层预留类型关联,以用于分析和显示的差异性场景;
步骤(7)构建基于第三层数据的系统诊断、分析启用逻辑,结合智能过滤规则、场景、第三层数据的扩展属性、数据间的级联关系,自动生成系统诊断、分析数据;
步骤(8)基于图形标准化对点规则的统一封装及实现,根据业务系统类型,实现各类型系统自动点位匹配的底层封装;同时提供一套可扩展机制,实现对差异化对点处理过程的处理;
步骤(9)基于第三层数据的数据点统计、计算、运算关联其他数据点的封装及实现,根据第三层数据的业务类型、接入的数据点类型,结合信号设备及其电路特征,实现一套语义解释器来自动提取并生成状态关联数据;
步骤(10)实现数据的统一输出,通过统一的内部交互格式进行输出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未经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47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