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带写专用半熟宣纸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4766.6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3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明富 |
主分类号: | D21H27/00 | 分类号: | D21H27/00;D21H11/12;D21H11/00;D21H17/66;D21F13/02;B44D3/1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胡璇 |
地址: | 723000 陕西省汉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带写 专用 宣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带写专用半熟宣纸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宣纸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一种工带写专用半熟宣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青檀皮纸浆20‑40份,燎草纸浆20‑35份,构树皮浆40‑50份;以实现利用宣纸的制备材料来进行写作纸的制备,使其具备符合写作纸要求墨水扩散速度性能的目的。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工带写专用半熟宣纸的制备方法,包括S1:浆料制备:S2:原浆混合:S3:抄纸:S4:将S3抄成的纸张重叠放在沥水台上,堆叠后用平面压榨机进行压榨制成纸饼,再将纸饼进行烘干干燥;S5:将干燥后的纸饼放置在发水台上,用清水浸透,再滤水,让纸饼松层;S6:将松层的纸饼上的纸张揭下,单张进行烘干干燥即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宣纸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工带写专用半熟宣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造纸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品最杰出的代表,居文房四宝之首。宣纸的生产始于唐朝,经世代相传,生产工艺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多种宣纸的生产工艺已完全成熟、定型,且质量稳定。
宣纸的种类繁多,按物料配比不同,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全皮四大类,同类宣纸还有生宣、熟宣和半熟宣之分。人们知道,写意山水多用生宣,绘工笔画多用熟宣。事实上,同一品种宣纸尚存在着特性上的差异,所谓特性,是指宣纸对水墨渗透的快慢、吸水性和润显性的强弱、墨韵变化的难易程度、收水晕墨彰显能力、能否产生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等。特性差异主要源自于造纸浆料配比不同和制作工艺的差别。一种宣纸有一定的特性,究竟哪-种宣纸最适合书法,或山水画,或人物花鸟画,或工笔画,或兼工带写,由于至今没有这方面的精准分类,因此长期以来,使用者只能在现有品种中选择。
在一般使用者中,经常出现把适宜于书画的宣纸用来做工笔,将适宜于工笔的宣纸用做书画的状况;对书画家而言,尽管基本选择不会出错,但要在同类宣纸中选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宣纸并不容易,选纸过程很费时、费钱、费精力,选纸不当就不利于特长发挥,还会造成灵感错失,难以产出优秀的作品。
目前宣纸大多都是以青檀皮作为主要原料,由于青檀皮的成本较高,因此也造成了宣纸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但是目前的宣纸,如果降低了青檀皮的使用,那么对于宣纸成品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并且对于一般而言,写作纸与作画的宣纸不同,因此,对于宣纸的生产厂家而言,其利用宣纸的原料很难做出复合使用需求的用于写作的宣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带写专用半熟宣纸,以实现利用宣纸的制备材料来进行写作纸的制备,使其具备符合写作纸要求墨水扩散速度性能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首先,一种工带写专用半熟宣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青檀皮纸浆10-20份,燎草纸浆5-15份,构树皮浆40-50份,沙田稻草30-40份。
进一步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青檀皮纸浆12-18份,燎草纸浆8-12份,构树皮浆42-48份,沙田稻草32-38份。
更进一步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青檀皮纸浆15份,燎草纸浆10份,构树皮浆45份,沙田稻草35份。
其中,对于宣纸的配方而言,整个宣纸中将青檀皮纸浆的用量大幅降低,为了弥补宣纸特性上因为青檀皮纸浆用量降低而带来的影响,添加燎草纸浆和构皮来弥补宣纸成品的韧性,避免宣纸成品过脆并且避免出现硬度较高的问题。并且针对于书法写作的特性,因为书法写作时不能让纸张具有常见宣纸良好的浸墨性,因而利用增加宣纸强度的构树皮用量,来减小燎草纸浆和青檀皮纸浆所带来的对墨水扩散促进,进而在增加了构树皮后,一方面减小墨水的扩散,另一方面还与沙田稻草一起对纸张的韧性进行增强,并且能够制备出墨水扩散速度适中最适合工笔写、画的宣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明富,未经胡明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4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