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门锁远程开锁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51933.1 | 申请日: | 202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1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坤林;熊瑞;黄振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保仕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锁 远程 开锁 系统 及其 方法 | ||
一种智能门锁远程开锁系统及其方法,涉及远程开锁的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智能门锁;移动终端和云服务器;其中,所述智能门锁内部设有视频模块;储存模块;身份验证模块;无线连接模块;锁体;主控模块;所述视频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器保持常连接状态;该智能门锁远程开锁系统及其方法采用视频模块与云服务器保持常连接状态,且视频模块定时发送心跳包检测其与云服务器的连通状态,能够对智能门锁处于随时唤醒的状态中,即时该智能门锁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用户也能够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智能门锁APP实现对智能门锁进行无延迟的设置或者开启,减少访客在用户家门的等待时间,远程开锁的体验过程较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门锁的远程开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门锁远程开锁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物联网应用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与物联网连接的智能门锁也慢慢开始在各家各户普及开来。再加上手机的普及,同过手机与智能门锁配合开反锁的方法也越来越广泛。现今的智能门锁的开锁方式多样,包括了ID卡开锁模式、数字密码开锁模式、指纹开锁模式、手机开锁模式和人脸识别开锁模式等。
其中,当有亲戚朋友或者保姆清洁工等访客来访,恰好用户不在住所时,用户只能给予固定的数字密码给访客,而固定的数字密码是能够无限次对该智能门锁进行开锁,安全系数极低,而如果怕固定的数字密码泄露,用户只能每次在访客使用该固定的数字密码后进行更改,费时费力,且对该智能门锁的日常使用造成极大的不方便。
同时,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智能门锁APP对智能门锁进行设置时,因为其远程功能需要移动终端上的智能门锁APP首先通过无线技术将具体的设置信息传输至云服务器,再通过云服务器传输到智能门锁的WIFI模块或经由网关传输到智能门锁的zigbee模块,进而再通过主控模块(如单片机)唤醒智能门锁,进而达到对智能门锁的设置,但这种设置的方法不能够实时对智能门锁进行有效快速的设置,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的智能门锁APP对相应的智能门锁进行设置时具有较大的延迟,不能够随心所欲对智能门锁进行设置,同时,当长时间不对智能门锁进行唤醒时,而对智能门锁进行远程开启、设置等操作时,需要较长的时间,待智能门锁完全唤醒才能有效操作,操作时间大大延长,同时,访客即使到达用户的家门时,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智能门锁APP对智能门锁进行远程开锁的时间较长,使访客需要在用户家门等待较长的时间
鉴于这些问题,如何提供一种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终端上的智能门锁APP快速对智能门锁进行设置或远程开锁,其设置和开锁过程无延迟的智能门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门锁远程开锁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
智能门锁,用于对门体进行开启或关闭;
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连接,同时其内下载有用于控制、设置和观察所述智能门锁的APP;
和云服务器;
其中,所述智能门锁内部设有
视频模块,其由设置在所述智能门锁上的摄像头以及麦克风组成,用于对门体外的访客进行拍摄和录像;
储存模块,用于储存各个模块的数据信息;
身份验证模块,其由按键面板模块、IC卡读卡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以及蓝牙模块组成,用于对开门人员的身份进行验证;
无线连接模块,通过无线连接模块与云服务器连接,进而使所述移动终端能够通过无线连接模块控制智能门锁;
锁体,其内部设有电机,电机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通过主控模块对电机的电机轴进行正转或反转;
主控模块,其设置在所述智能门锁内部,并与视频模块、储存模块、身份验证模块、无线连接模块和锁体电性连接;
所述视频模块与所述云服务器保持常连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保仕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保仕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519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