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打印进程的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49682.3 | 申请日: | 202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6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肖江伟;赖健豪;李龙良;黄中琨;陈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1N21/956 |
| 代理公司: | 成都恪睿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03 | 代理人: | 张竞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打印 进程 监测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属于三维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进程的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切片的模型图像进行打印;控制第一传感器获取切片的图像,记为全局图像;比对所述全局图像和所述模型图像以确定切片的误差区域;控制第二传感器获取所述误差区域的图像,记为局部图像;以所述局部图像替换全局图像中的与所述误差区域对应的图像,得到监测图像。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全局图像以初步确定误差区域,然后再对误差区域进行检测以获取局部图像,最终通过将全局图像中的与误差区域对应的图像替换为局部图像,从而得到精度高于全局图像的监测图像,使得对于三维打印的监测兼具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维打印进程的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三维打印又称增材制造、3D打印(3D printing,3DP)。三维打印属于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其是一种以三维模型为基础,运用特定的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建三维物体的技术。
三维打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使用三维设计软件对待打印的三维物体进行建模;其次,对建模得到的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处理;最后,基于特定的打印设备,使用相关材料实施逐层打印,进而将对应的三维物体制造出来。其中,以逐层打印对三维物体进行堆叠的耗时较长,若中间出现生产意外,容易对三维物体的整体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三维打印进程的中进行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进程的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维打印缺乏过程监测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打印进程的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获取切片的模型图像进行打印;
S2:控制第一传感器获取切片的图像,记为全局图像;
S3:比对所述全局图像和所述模型图像以确定切片的误差区域;
S4:控制第二传感器获取所述误差区域的图像,记为局部图像;
S5:以所述局部图像替换全局图像中的与所述误差区域对应的图像,得到监测图像;
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对于所述误差区域的检测精度高于所述第一传感器。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模型图像进行打印,在打印平台上将切片制造出来。然后,通过第一传感器,对所述切片进行检测,从而获取到包括整个切片的全局图像。基于所述全局图像和模型图像,即可高效的初步确定切片的误差区域。然后,通过第二传感器,对误差区域进行检测,得到更高精度的误差区域的局部图像。最终通过对局部图像和全局图像进行处理,即将全局图像中的与误差区域对应的图像替换为对应的局部图像得到监测图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配合,对于切片的监测兼具效率和精度。
优选地,在所述S1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S01:建立打印平台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变换关系,记为第一变换关系;
在所述S3中,包括:
S31:根据所述第一变换关系,对所述模型图像进行变换;
S32:将所述全局图像与经过变换的模型图像进行比对以确定所述误差区域。
第一传感器在设置时,由于安装的位置、角度等原因,获取得到的全局图像与切片在打印平台上的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同,例如,出现了平移、旋转甚至畸变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准确的对全局图像和模型图像进行比对,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建立第一传感器与打印平台之间的变换关系,然后将模型图像根据此变换关系进行变换,即将所述模型图像和全局图像置于同一个参考系进行比对,从而更为准确的确定切片的误差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49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