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灭型处理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538876.3 | 申请日: | 202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0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霞;区彩文;张国立;徐盈;王德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广州舒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常宝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主分类号: | C12N11/02 | 分类号: | C12N11/02;B09B3/60;C12N1/20;C12N1/18;C12R1/865;B09B101/7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灭 处理 垃圾 微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灭型处理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由复合菌液和载体按照质量比1:2.5~7混合而成,所述的复合菌液中含有芽孢杆菌(Bacillus sp.)GA25 GDMCC No.611811.5~2.5×1012个/L、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SG06 GDMCC No.61182 2.0~3.5×1013个/L和芽胞杆菌(Bacillus sp.)GA322 GDMCC No.61180 3.0~4.5×1012个/L;所述的载体由锯末:谷壳按照质量比1:0.3~0.6混合而成。本发明的消灭型处理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是将3株菌种按照一定比列混合后形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按照相应的量投放入餐厨垃圾处理机器后,在55‑65℃的温度下,其可高效降解餐厨垃圾,不需要前期的脱水,后期也不产生任何废水,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废渣量只有0.1‑0.5%,减少了人工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灭型处理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尽管“光盘行动”提倡了多年,餐厨垃圾的量仍然在不断增加。餐厨垃圾有机含量高、含水率高、营养丰富、易腐败,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将会滋生有害微生物,释放刺鼻气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目前餐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方式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没有二次污染,减量效果好,资源化程度高而被广泛使用,但是现在生物处理方法中仍然需要较复杂的前处理和后处理工序,比如前期的脱水和后期的残留物以及废水的单独处理,而餐厨垃圾废水具有非常高的COD,常规的水处理技术根本无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消灭型处理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其可高效降解餐厨垃圾,不需要前期的脱水,后期也不产生任何废水,废渣量只有0.1-0.5%,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投入。
本发明的消灭型处理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由复合菌液和载体按照质量比1:2.5~7混合而成,所述的复合菌液中含有芽孢杆菌(Bacillus sp.)GA25 GDMCC No.611811.5~2.5×1012个/L、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SG06 GDMCC No.61182 2.0~3.5×1013个/L和芽胞杆菌(Bacillus sp.)GA322 GDMCC No.611803.0~4.5×1012个/L;所述的载体由锯末:谷壳按照质量比1:0.3~0.6混合而成。
优选,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由复合菌液和载体按照质量比1:3混合而成。
优选,所述的载体由锯末和谷壳按照质量比1:0.5混合而成。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消灭型处理餐厨垃圾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a、分别培养芽孢杆菌(Bacillus sp.)GA25 GDMCC No.61181、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SG06 GDMCC No.61182和芽胞杆菌(Bacillus sp.)GA322 GDMCCNo.61180菌液,然后混合形成复合菌液,使得复合菌液中含有芽孢杆菌(Bacillus sp.)GA25 GDMCC No.611811.5~2.5×1011个/L、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sp.)SG06 GDMCCNo.61182 2.0~3.5×1013个/L和芽胞杆菌(Bacillus sp.)GA322 GDMCC No.611803.0~4.5×1012个/L;
b、将锯末和谷壳按照质量比1:0.3~0.6混合均匀形成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广州舒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常宝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广州舒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市常宝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38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