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肺部给药的水性气溶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8668.5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2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嘉若;刘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嘉若 |
主分类号: | A61K9/72 | 分类号: | A61K9/72;A61K38/28;A61K47/26;A61P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曾志鹏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肺部 水性 气溶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一种肺部给药的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用于肺部给药的水性气溶胶、制备方法和用途,包括以下质量的组分:水80~99.9%,水性气溶胶成核组分0.1~20%,所述水性气溶胶成核组分为赤藓糖醇或木糖醇,所述水性气溶胶用于负载药物组分;所述水性气溶胶的粘度不大于200mPa·s,所述水性气溶胶的颗粒粒径为1‑5μm,水性气溶胶的颗粒的标准偏差为0‑0.4,平均质量的颗粒范围区间为0.5‑5μm,本发明的粘度低,粒径分布窄,能够将携带的药物输送进入肺部,或再进一步进入血液循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肺部给药的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用于肺部给药的水性气溶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肺部给药又称吸入给药,主要是通过空腔吸入,经过咽喉进入呼吸道,到达呼吸道深处或肺部,起到局部作用或吸收后产生全身治疗作用。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肺部给药的吸收面积大、肺泡上皮细胞膜薄、渗透性高;吸收部位的血流丰富,酶的活性相对较低,能够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因此肺部给药的生物利用高。对于口服给药在胃肠道易被破坏或具有较强肝首过效应的药物,如蛋白或多肽类药物,肺部给药可显著提高生物利用率。用于肺部给药的剂型包括气雾剂、喷雾剂和粉剂。
气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四部分组成。
抛射剂主要是指一些低沸点液化气体,是气雾剂喷射药物的动力,同时也是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抛射剂的沸点应低于室温,常温下蒸汽压大于大气压。当阀门打开时,容器内压力骤然降低,抛射剂急剧汽化,克服液体分子间引力,将药物分散成微粒,通过阀门系统抛射出来。
目前常用的抛射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1)氢氟烷烃类,主要是四氟乙烷、七氟丙烷及二氟乙烷。
2)碳氢化合物,包括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
3)二甲醚。
以上抛射剂都不能溶解水溶性药物,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的粒径分布宽,大量的药物颗粒沉积在口腔和呼吸道,没有进入肺部。
喷雾剂系指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
与气雾剂相比,喷雾剂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含抛射剂,可避免对大气污染,且减少了抛射剂对机体的副作用与刺激性。
2)处方简单,生产设备简单,成本低,生成安全性高。
传统的喷雾剂借助于手动泵压力喷射药物,有喷出雾滴粒径大、喷出剂量小等缺点,不适用于肺部吸入,适于皮肤、黏膜、舌下、鼻腔等局部给药。今年来出现的超临界CO2辅助喷雾剂与超声波喷雾剂可有效地克服传统喷雾剂的不足。超临界CO2辅助喷雾剂几乎所有雾化粒子的粒径均小于3微米,经过空气稀释后可直接用于肺部给药。超声波喷雾剂采用高振动强度和低通风水平能有效地将药物送入肺深部,采用耦合液传导超声振动至溶液,溶液温度不升高,尤其适合热敏性药物。
粉雾剂系指借特制的给药装置将微粉化的药物喷出,由患者主动吸入或喷至腔道黏膜的制剂。
以上三种肺部给药的方式都存在气溶胶颗粒分布大,大部分药物被口腔、咽喉和呼吸道截留。呼吸道上皮细胞为类脂体,药物从肺部吸收以被动扩散过程为主。药物的脂溶性和油水分配系数影响药物的吸收。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等酯溶性药物易通过酯质膜被吸收,吸收半衰期为1.0~1.7分钟。
水溶性化合物主要通过细胞旁路吸收,吸收较脂溶性药物慢。水溶性药物如果不能溶解于呼吸道的分泌液中,会成为异物,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以喷嚏的形式被喷出人体,同时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副作用。
气雾型肺部给药系统所常用的抛射剂一般为氢氟烷、碳氢化合物、二甲醚这些亲油性溶剂。不能很好的兼容水溶性药物,同时对人体本身也有不良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嘉若,未经黄嘉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86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