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叠合墙水电预埋底盒的防护模具制作和安装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21007.X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6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昊;邹莹剑;杨祥瑞;姚丽;刘永强;许世军;唐文俊;刘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城投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袁克来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叠合 水电 预埋底盒 防护 模具 制作 安装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墙水电预埋底盒的防护模具制作和安装工艺,包括防护模具规格设计、防护模具打磨、防护模具安装和拆卸回收防护模具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工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预制叠合墙水电预埋成品保护存在的保护强度太过薄弱导致漏浆线管堵塞所造成的施工不便等问题;在应用中根据预制叠合墙上的水电预埋底盒不同的安装方式提供了设计了规格不同的防护模具;完成安装后的各个防护模具能够完全封闭水电预埋底盒的敞口,防止墙体在浇筑过程中发生混凝土堵塞底盒及线管的情况;墙体浇筑完成后可拆下回收,由于能够重复利用,从而大幅度加工减少施工成本,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电预埋底盒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预制叠合墙水电预埋底盒的防护模具制作和安装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政策的推广,装配率以及预制率要求越来越高,预制叠合墙也得到了更多的应用空间,叠合墙中的水电预埋的精准度及成品保护是保证后序现场施工能否高效顺利进行的关键。现在常用的技术是使用透明胶带对线盒和线管进行保护及封堵,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不会进入线盒和线管内导致造成堵塞。但由于透明胶带保护太过薄弱,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发生破裂造成混凝土渗入底盒内造成堵塞线盒及线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处一种预制叠合墙水电预埋底盒的防护模具制作和安装工艺,能够对水电预埋底盒提供良好的防护,从而保证预制叠合墙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叠合墙水电预埋底盒的防护模具制作和安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防护模具规格设计:防护模具根据预制叠合墙上水电预埋底盒不同的安装方式提供单排模具、双排模具和多排模具;用于单个水电预埋底盒的单排模具宽度规格为80mm、用于两个水电预埋底盒的双排模具规格为170mm、用于大于两个水电预埋底盒的多排模具宽度则根据水电预埋底盒数量N设计其宽度规格为80*N+(N-1)10mm;设计单排模具、双排模具和多排模具的高度为80mm。
S2.防护模具打磨:采用数控机床切割对防护模具的原料板材进行切割得到模具半成品,随后进行边缘磨削处理,使板材边缘厚度保持一致,得到单排模具、双排模具和多排模具成品。
S3.防护模具安装:将单排模具、双排模具和多排模具固定在相应的水电预埋底盒安装位置使水电预埋底盒敞口完全封闭。
S4.拆卸回收防护模具:预制叠合墙运至现场安装完成后,利用工具将单排模具、双排模具和多排模具拆下。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工艺中,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预制叠合墙水电预埋成品保护存在的保护强度太过薄弱导致漏浆线管堵塞所造成的施工不便等问题;在步骤1中,本技术方案根据预制叠合墙上的水电预埋底盒不同的安装方式提供了设计了规格不同的防护模具;对于单个水电预埋底盒采用单排模具,其宽度和高度均为80mm,使之与单个水电预埋底盒相契合,对于两个水电预埋底盒则采用双排模具,其宽度与高度为170mm和80mm;符合水电预埋底盒边到边的间距10mm的原则;而对于大于两个的水电预埋底盒的安装方式则根据个数调整宽度;实现针对不同安装方式进行精确调整;规格设计完成后在步骤2中先后经过切割打磨完成对三类不同规格的防护模具的制造,步骤3完成安装后,各个防护模具能够完全封闭水电预埋底盒的敞口,防止墙体在浇筑过程中发生混凝土堵塞底盒及线管的情况;墙体浇筑完成后可拆下回收,由于能够重复利用,从而大幅度加工减少施工成本,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优选的,安装在所述预制叠合墙墙面的水电预埋底盒通过绑扎带与预制叠合墙内钢筋一同固定。
优选的,在S2中,经过切割得到的所述模具半成品厚度为10mm。
优选的,在S2中,所述单排模具、双排模具和多排模具利用磨床进行边缘打磨,使单排模具、双排模具和多排模具边缘厚度为5mm。
优选的,在S2中,所述单排模具、双排模具和多排模具采用的板材为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城投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城投远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210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