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锰钢辙叉的水韧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19010.8 | 申请日: | 2020-1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浩;郭东林;邱昌昌;吴海斌;谭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6/00 |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新发明专利事务所 61106 | 代理人: | 马天顺;席树文 | 
| 地址: | 721006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锰钢 辙叉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锰钢辙叉的水韧处理工艺,包括:将高锰钢辙叉按每摞从下到上按长‑中‑短的顺序码放,每两层高锰钢辙叉之间垫入厚度为25~40mm的垫铁;将高锰钢辙叉放入加热炉内,升温至300~350℃,保温2~4h,然后在≤60℃/h的升温速度下升温至650~700℃,并保温1~2h;继续在≤150℃/h的升温速度下升温至1060~1079℃,保温1.5~3.5h;最后将升温至1080~1090℃,保温0.5~1h;将高锰钢辙叉从加热炉内取出,并全部浸入水韧池中进行搅拌冷却。本发明工艺生产的高锰钢辙叉,其析出碳化物等级达到了X1级或更高,显著改善了高锰钢辙叉的金相组织,提高了高锰钢辙叉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锰钢辙叉的水韧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高锰钢辙叉水韧处理是辙叉生产的重要工序,目的是为了使高锰钢中碳化物完全溶解和得到稳定的奥氏体组织。目前,辙叉内部金相组织析出碳化物多为X3级,标准要求析出碳化物不大于X3级,已经处于标准边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锰钢辙叉的水韧处理工艺。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锰钢辙叉的水韧处理工艺,包括:
步骤1:将高锰钢辙叉按每摞从下到上按长-中-短的顺序码放,每两层高锰钢辙叉之间垫入厚度为25~40mm的垫铁,且每层垫铁的数量不少于3排;
步骤2:将码放好的高锰钢辙叉常温放入加热炉内,将加热炉升温至300~350℃,并保温2~4h,然后在≤60℃/h的升温速度下将加热炉升温至650~700℃,保温1~2h;继续在≤150℃/h的升温速度下将加热炉升温至1060~1079℃,保温1.5~3.5h;最后将加热炉升温至1080~1090℃,并保温0.5~1h;
步骤3:将高锰钢辙叉从加热炉内取出,并全部浸入水韧池中进行搅拌冷却后取出,从而完成高锰钢辙叉的水韧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3中,从开启炉门到高锰钢辙叉完全入水的时间≤60s;高锰钢辙叉入水前,水韧池的水温≤40℃;高锰钢辙叉出水时,水韧池的水温≤60℃。
进一步地,步骤3还包括:高锰钢辙叉完全入水后,通过天车带动高锰钢辙叉在水韧池中搅动,和水韧池搅拌系统同时搅动,加速对高锰钢辙叉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步骤3还包括:所述天车带动高锰钢辙叉在水韧池中的搅动时间≥10min,且每分钟搅动次数≥5次;所述水韧池搅拌系统的搅动时间≥30min,且搅拌速度≤450r/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不造成过热碳化物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了高锰钢辙叉的出炉温度,避免因出炉过程中温度损失造成碳化物过早析出;同时,高锰钢辙叉入水后,在水韧池搅拌系统和辙叉自行搅拌共同作用下,使高锰钢辙叉快速冷却,从而减少了碳化物的析出;
2、本发明工艺生产的高锰钢辙叉,其析出碳化物等级达到了X1级或更高,显著改善了高锰钢辙叉的金相组织,提高了高锰钢辙叉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普通高锰钢辙叉,例如CG60-9B、50AT-9G、以及60-9型号的高锰钢辙叉的水韧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高锰钢辙叉按每摞从下到上按长-中-短的顺序码放,每两层高锰钢辙叉之间垫入厚度为25~40mm的垫铁,且每层垫铁的数量不少于3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19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