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伊蚊虫卵的全自动化远程监测仪器及监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502905.0 | 申请日: | 202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何敬洪;何振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佰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H04L29/08;H04N7/18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3 | 代理人: | 翁子毅 |
| 地址: | 528299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佛平新路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蚊虫 自动化 远程 监测仪器 监测 方法 | ||
1.一种用于伊蚊虫卵的全自动化远程监测仪器,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水桶(2)、水泵(3)、主控制板(4)、监控机(5);
所述的瓶体(1)与储水桶(2)之间设置有连通管(6)、且二者通过连通管(6)相互连通;
所述的水泵(3)设置在连通管(6)上、且与主控制板(4)电控连接,并通过主控制板(4)的控制利用连通管(6)将储水桶(2)内的水注入瓶体(1)内;
所述的监控机(5)设置在瓶体(1)上、且与主控制板(4)电控连接,并通过主控制板(4)的控制对瓶体(1)内的虫卵进行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伊蚊虫卵的全自动化远程监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机(5)为影像监控机或图像监控机、且通过主控制板(4)的控制对瓶体(1)内的虫卵进行录像监控或拍照监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伊蚊虫卵的全自动化远程监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为黑色、且其底部设置有底部开口,底部开口上设置有底盖(7),底盖(7)为白色、且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与主控制板(4)电控连接、且通过主控制板(4)的控制驱动底盖(7)打开或关闭瓶体(1)的底部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伊蚊虫卵的全自动化远程监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8)和动力输出机(9);所述的驱动轴(8)一端与底盖(7)传动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出机(9)传动连接;所述的动力输出机(9)与主控制板(4)电控连接、且通过主控制板(4)的控制驱动驱动轴(8)正转或反转,驱动轴(8)在正转或反转时驱动底盖(7)打开或关闭瓶体(1)的底部开口;所述的瓶体(1)下方还设置有水回收件(10);所述的瓶体(1)在底部开口打开时将内部的水排放至水回收件(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伊蚊虫卵的全自动化远程监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顶部设置有顶部开口,顶部开口上设置有顶盖(11);所述连通管(6)通过顶盖(11)经顶部开口伸入瓶体(1)内;所述的监控机(5)位于瓶体(1)内部、且固定设置在顶盖(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伊蚊虫卵的全自动化远程监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1)上还设置有出水件(12),该出水件(12)一端设置有进水部(13),另一端设置有出水部(14);所述的进水部(13)呈锥形、且一端与连通管(6)连通,另一端朝出水部(14)的方向尺寸逐渐变大;所述的出水部(14)呈弧形、且与瓶体(1)贴合,其两端呈封闭状,中部设置有用于出水的条形开口(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伊蚊虫卵的全自动化远程监测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桶(2)的底部还设置有水位感应器(16),该水位感应器(16)与主控制板(4)电控连接、且通过主控制板(4)的控制对储水桶(2)内部的储水进行水位监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伊蚊虫卵的全自动化远程监测仪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云端服务器;所述的主控制板(4)上至少集成有单片机、用于定位的定位模块、用于监测温湿度信息的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控制水泵(3)工作的水泵控制器、用于控制监控机(5)工作的监控控制器、用于控制动力输出机(9)工作的动力输出机控制器、用于控制水位感应器(16)工作的水位控制器、用于处理监控信息的视频或图像处理器、用于计时的定时器、用于储存信息的储存单元、以及将监控信息、温湿度信息、定位信息、远程监测仪器编号或名称发送至云端服务器的通讯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佰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佰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290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