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工艺余热和排汽余热的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501328.3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9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志;王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向阳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F5/20 | 分类号: | F04F5/20;F04F5/44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刘艳霞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八二路33***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工艺 热和 余热 蒸汽 喷射 真空泵 机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工艺余热和排汽余热的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包括:热水罐A仓,其内用于盛装热源水。热水罐B仓,其内用于盛装次低温水。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为多级设置,且由前到后依次串联连接,各级中由前到后均由串联连接的冷凝器和喷射泵组成;其中,末级喷射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热水罐A仓相连接,用于将废蒸汽导入所述热水罐A仓中的热源水中。吸收式制冷机,其蒸发器的进出口端分别与所述热水罐B仓和热水罐D仓管路连接,形成低温水流通通道,将低温水在其内降温后,在出口端得到低温水。该真空泵机组利用无压力废蒸汽的热量生产出自然环境不能稳定供应的低温水,作为冷凝器的冷却用水,节约了工作蒸汽和冷却水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工艺余热和排汽余热的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
背景技术
蒸汽喷射真空泵广泛应用在许多工业领域,例如钢液真空脱气、医药原料的浓缩、天然色素提纯、分子蒸馏、石油蒸馏、分馏、尿素合成及造粒、食用油精炼、航天和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台等等。
蒸汽喷射真空泵有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和蒸汽喷射水环真空泵机组二种应用形式。只在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的末级有大量的蒸汽排出,同时生产工艺中有大量余热待利用。
现在应用的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有国产和进口的两种,它们的蒸汽、冷却水消耗指标基本一致,差别不大。进口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通常采用比较高的蒸汽压力1.0-1.4MPa.G;国产真空泵的蒸汽压力一般是0.8--1.2MPa.G。都采用35度常温进水。
但是,一号冷凝器的工作压力必须高于35度进水的饱和蒸汽压力。一号冷凝器之前无论是二级增压喷射器还是三级增压喷射器的蒸汽耗量及冷却水耗量都很高。并且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时,冷却塔效率降低,冷却水超过35度,严重影响工艺要求的真空度,导致产品不合格率剧增。另外,末级喷射泵排出的废蒸汽排入末级冷凝器,被冷却水冷凝,排出的废蒸汽的含热量很大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冷凝,然后再送入冷却塔降温,一方面增加了冷却塔的负荷和冷却水量,同时又浪费了大量的余热。另外,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采用压力1.0-1.5MPa.G的工作蒸汽不但带来了设备、阀门成本的增加,也限制了使用集中供热的应用和余热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工艺余热和排汽余热的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利用无压力废蒸汽的热量生产出自然环境不能稳定供应的低温水,作为冷凝器的冷却用水,具有稳定、且较低的进水温度,节约了工作蒸汽和冷却水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工艺余热和排汽余热的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包括:
热水罐A仓,其内用于盛装热源水。热水罐B仓,其内用于盛装次低温水。
蒸汽喷射真空泵机组,为多级设置,且由前到后依次串联连接,各级中由前到后均由串联连接的冷凝器和喷射泵组成;其中,末级喷射泵的出口通过管路与热水罐A仓相连接,用于将废蒸汽导入热水罐A仓中的热源水中。
吸收式制冷机,其发生器的两端分别与热水罐A仓管路连接,将热源水作为热源,形成热源水流通循环回路;其蒸发器的进出口端分别与热水罐B仓和热水罐D仓管路连接,形成低温水流通通道,将低温水在其内降温后,在出口端得到低温水。
进一步地,该低温水的温度为1~20℃。
进一步地,各冷凝器为直接冷凝器或间接冷凝器。
进一步地,该吸收式制冷机的低温水出口与最前端的冷凝器管路连通,用于将低温水管路输送至最前端的冷凝器喷淋装置,作为冷凝用低温水。
进一步地,其他各级冷凝器的喷淋装置均与最前端的冷凝器管路连通,用于将最前端的冷凝器中的喷淋后的冷却用低温水输入各喷淋装置。
进一步地,其他各级冷凝器的排水口还与热水罐B仓管路连接,用于将喷淋后用水输入热水罐B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向阳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向阳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5013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