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8280.5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3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许晴;陈圳渠;姜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李辉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政务 数据 个人信用 贷款 准入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政务数据;
根据所述政务数据,利用模型的准入策略集及差异化规则对客户进行筛选,获取准入客户;
根据所述政务数据,采用机器学习集合算法训练政务数据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构建准入模型;
利用所述准入模型对准入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得到客户信用分;
根据所述政务数据,采用机器学习集合算法训练政务数据与授信额度之间的关系,构建授信模型;
根据所述政务数据,利用所述授信模型计算客户的基础授信额度;
根据所述客户信用分及客户共债机构数进行风险调整,得到对应的风险系数;
利用所述风险系数及所述基础授信额度得到客户最终的授信额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政务数据,利用模型的准入策略集及差异化规则对客户进行筛选,获取准入客户,还包括:
对所述政务数据进行个人数据清洗、个人特征衍生及个人特征筛选,得到处理后的政务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政务数据,利用模型的准入策略集及差异化规则对客户进行筛选,获取准入客户,包括:
设置第一差异化规则集及第二差异化规则集;
判断所述处理后的政务数据是否符合第一差异化规则集,若符合,剔除对应的客户,若不符合,保留对应的客户为准入客户;
在所述准入客户中,判断政务数据是否符合第二差异化规则集,若符合,在政务数据中批注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政务数据进行个人数据清洗,包括:
剔除掉数据表中全部值为空的字段,删除存在异常值的记录,并对于单位不统一的字段进行单位统一处理,得到清洗后的特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政务数据进行个人特征衍生,包括:
对所述政务数据进行聚合和转换处理,从原始特征中衍生出汇总值、均值、最大值及最小值在内的新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政务数据进行个人特征筛选,包括:
将缺失值占比大于第一阈值的特征剔除,并将相关性大于第二阈值的特征删除,得到筛选后的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政务数据,采用机器学习集合算法训练政务数据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构建准入模型,包括:
根据个人信贷信息设置坏样本及好样本;
根据所述政务数据,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坏样本与好样本的建模样本;
根据将建模样本按照预设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得到训练集及测试集;
利用训练集训练准入模型,并利用测试集验证准入模型,训练政务数据与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得到训练后的准入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准入模型对准入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得到客户信用分;
利用训练后的准入模型预测准入客户的坏样本概率,将预测的概率转化为客户信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政务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准入授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政务数据,采用机器学习集合算法训练政务数据与授信额度之间的关系,构建授信模型,包括:
对所述建模样本进行特征清洗,将清洗后的建模样本按照预设比例进行划分,得到训练集及测试集;
利用训练集训练授信模型,并利用测试集验证授信模型,训练政务数据与授信额度之间的关系,得到训练后的授信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82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熟食门店智能订货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显示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