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楼板、及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8124.9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2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强;李伟幸;马庭欣;黄晓楚;冼晓咏;邱俊彬;袁彩霞;杨少鑫;陈燕;欧阳效燃;黄思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C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卢颂昇 |
地址: | 52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 楼板 具有 建筑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楼板、及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装配楼板包括预制件主体、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支座及预应力筋锚具;所述预制件主体包括若干板预制件,所述若干板预制件包括若干中间板预制件和边板预制件;所述中间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之间;所述中间板预制件和所述边板预制件的内部均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放置所述预应力筋的穿筋通道,所述预应力筋贯穿设置在所述穿筋通道中;所述预应力筋支座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上,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通过所述预应力筋锚具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的预应力筋支座上;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施工速度更快且可防止拼接缝产生裂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楼板、及具有装配楼板的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在逐渐兴起。装配式建筑中,楼板目前主要采用混凝土叠合楼板技术。混凝土叠合楼板是指将楼板沿厚度方向分成两部分,底部是预制底板,上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混凝土叠合楼板按具体受力状态可分为单向受力和双向受力叠合板;如果按预制底板分类,根据受力钢筋种类不同可分为预制混凝土底板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又可分为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带肋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等。
但是不管混凝土叠合楼板如何分类,其预制底板拼接时只有两种方式:1)预制底板间有后浇混凝土带。这种方式做法为:预制底板拼接位置出筋且相互间拉开一定间距,先连接预制底板钢筋再后浇混凝土。2)预制底板间“密拼”。即预制底板间没有后浇带,相互咬合或紧贴“密拼”。
以上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缺点:
1)预制底板间做后浇混凝土带。这种方式需要连接预制底板钢筋且需要安装后浇带的模板,施工工艺复杂,无法发挥装配式建筑施工方便、安装效率高的优势。
2)预制底板间“密拼”。这种方式施工方便、安装效率高,但是建成后在拼缝位置容易产生裂缝。这种裂缝虽然不影响结构安全,但是用户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影响市场推广应用。
此外,不管叠合楼板采用何种形式,由于需要现场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实际施工时,需要等待楼板叠合层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向上装配施工,这严重妨碍了装配施工速度,也因此削弱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国内外装配式楼板的研究及应用中,也有人尝试使用全预制板装配技术,但是全预制板装配而成的楼板存在拼缝容易开裂渗漏、整体性较差的问题,因此目前装配式楼板常用的依然是叠合楼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叠合楼板及全预制板楼板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楼板,旨在提供一种施工速度更快、能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装配楼板。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供所述装配楼板的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楼板,包括预制件主体、预应力筋、预应力筋支座及预应力筋锚具;
所述预制件主体包括若干板预制件,所述若干板预制件包括若干中间板预制件和边板预制件;所述中间板预制件设置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之间;
本发明并不限定两块边板预制件之间必须放置中间板预制件。
所述中间板预制件和所述边板预制件的内部均设置有至少一条用于放置所述预应力筋的穿筋通道,所述预应力筋贯穿设置在所述穿筋通道中;
所述预应力筋支座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上,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通过所述预应力筋锚具固定在所述边板预制件的预应力筋支座上。
本发明预应力筋优选高强钢筋;所述预应力筋锚具在固定端优选帮条锚具或螺丝端杆模具,在张拉端优选螺丝端杆锚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81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便于调节高度的铣床
-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食品异物检测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