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聚丙烯界面横晶结构的诱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7342.0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4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皮林;吴津田;陈星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25/16 | 分类号: | C03C25/16;C03C25/48;C03C25/465;C03C25/44;C03C25/42;C03C25/68;C03C25/6293;C03C13/00;C03C6/10;C08J5/08;C08L23/12;C08K9/02;C08K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王峰刚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聚丙烯 界面 结构 诱导 方法 | ||
1.一种玻璃纤维聚丙烯界面横晶结构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聚丙烯界面横晶结构的诱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玻璃纤维的制备;将制备的玻璃纤维置于混合液中浸泡,并进行超声分散,超声的频率为50-60kHz,超声时间为10-25min;超声结束后得到分散液,将分散液进行过滤,滤出固态物质并弃除滤液;将固态物质进行2~3次清洗,洗净表面杂质,放入烘干箱中,设定烘干温度为50-65℃,烘干时间为20-30min进行烘干;
所述进行玻璃纤维的制备,包括:
(1)按照质量份数称取粉煤灰8~12份、赤泥5~6份、高炉矿渣2~5份、钢纤维2~3份、硼砂1~2份、氢氧化钙4~5份;
(2)将粉煤灰、赤泥、高炉矿渣、钢纤维、硼砂、氢氧化钙进行粉碎、过筛,混合,得到混合物;
(3)将混合物置于反应釜中,设定温度为800-950℃进行高温熔融,按照100℃/min的速率进行降温,降至室温,得到固态物质;
(4)对固态物质进行澄清均化,成型,冷却,得到玻璃纤维;
步骤二,进行改性纳米硅藻土的制备;将烘干物加入体积浓度为65%的乙醇溶液中,加入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进行充分搅拌,得到分散液;进行分散液的加热,在分散液温度达到50℃时向分散液中添加改性纳米硅藻土,使用搅拌器按照80-90r/min的速率进行搅拌,搅拌时继续进行加热,直至分散液中的固态物质完全分散,停止搅拌以及停止加热,得到共混液;
步骤三,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共混液的pH的调节,调节共混液pH为9-10;将共混液在室温下进行2-3h静置,析出沉淀物;使用清水对沉淀物进行3-5次清洗,并将沉淀物置于烘干箱中,设定烘干温度为60-65℃、烘干时间为45-55min进行烘干,得到处理后的纤维玻璃;
步骤四,进行改性剂的制备;将处理后的玻璃纤维置于改性剂中浸泡,浸泡时间为2-4h;浸泡结束后将玻璃纤维连同改性剂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35-40℃,加热8-15min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固态物并对固态物进行清洗,得到改性后的玻璃纤维;
步骤五,进行含碳纳米管和聚丙烯成核剂的稳定水性分散液的制备,将改性后的玻璃纤维置于分散液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6-18h,浸泡温度为35-40℃,浸泡结束后将玻璃纤维取出,得到表面有碳纳米管和聚丙烯成核剂涂层的玻璃纤维;
步骤六,将表面有碳纳米管和聚丙烯成核剂涂层的玻璃纤维置于干燥箱中,设定干燥温度为28-35℃,干燥时间为8-10h进行干燥,得到聚丙烯/玻璃纤维界面横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玻璃纤维聚丙烯界面横晶结构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混合液按照质量分数由氯化镧溶液8-16份、表面活性剂2-3份、分散剂1-2份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玻璃纤维聚丙烯界面横晶结构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烷基糖苷或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是两种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玻璃纤维聚丙烯界面横晶结构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硬脂酰胺、硬脂酸丁酯、硬脂酸钙中的一种或是多种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玻璃纤维聚丙烯界面横晶结构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进行改性纳米硅藻土的制备,包括:
(1)按照质量份数称取纳米硅藻土30-35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4份、水50-80份;
(2)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分散于水中,得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
(3)将纳米硅藻土分散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中,于40-50℃条件下搅拌1-2小时;
(4)在分散液中加入硫酸锌,搅拌10-15min,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纳米硅藻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玻璃纤维聚丙烯界面横晶结构的诱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向分散液中添加改性纳米硅藻土前,对改性纳米硅藻土进行球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轻化工大学,未经四川轻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73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P膜贴面装饰高性能板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煤矿巷道运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