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强度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5628.5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柏彰;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柏彰 |
主分类号: | G01N3/12 | 分类号: | 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储德江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预制件 强度 检测 方法 | ||
1.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强度检测方法,该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强度检测方法采用如下预制件强度检测装置,预制件强度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下压支架(2)、承托台(3)、液压缸(4)和挤压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的中部上侧面通过承托立柱(11)安装有承托台(3),承托台(3)的正上方分布有挤压体(5),挤压体(5)的上侧面与液压缸(4)的伸缩端相连接,液压缸(4)的固定端安装在L型结构的下压支架(2)上,下压支架(2)的底部安装在底板(1)的上侧面上;
所述的挤压体(5)上设置有两个U型槽(51),U型槽(51)开口朝下且对称布置,两个U型槽(51)之间设置有转动电机(55),转动电机(55)为双轴输出电机,每个U型槽(51)的水平段上均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移动滑块(52),转动电机(55)的输出轴上通过联轴器与转动丝杠(53)的内端相连接,转动丝杠(53)的中部与移动滑块(5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转动丝杠(53)的外端通过轴承安装在U型槽(51)的侧壁上,两个转动丝杠(53)的螺纹方向相反;
每个所述的U型槽(51)的竖直段内均分布有一个正位机构(6),正位机构(6)与移动滑块(52)之间通过L型连杆(54)相连接;
所述的正位机构(6)包括连接在L型连杆(54)下端的正位随动块(61),正位随动块(61)与U型槽(51)的竖直段滑动配合,正位随动块(61)上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正位杆(62)的上端相连接,正位随动块(61)的顶部远离L型连杆(54)的一端上设置有L型结构的弹簧支架(63),弹簧支架(63)的上端下侧面通过下压弹簧(64)与正位杆(62)的顶部相连接,正位杆(62)下端相背侧面均通过正位伸缩杆(65)安装有正位板(66);
采用上述预制件强度检测装置对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强度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制件放置:首先将养护成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放置在承托台(3)的上侧面上;
S2、移动滑块(52)位置调节:根据预制件上槽孔的位置控制转动电机(55)转动,使得移动滑块(52)能够同步内外移动,以便正位机构(6)的位置与预制件最外端槽孔的位置相对应;
S3、预制件正位:移动滑块(52)的位置调节完毕后,控制液压缸(4)进行伸长运动,正位杆(62)的下端会移动到预制件槽孔内,同一槽孔内的正位板(66)在正位伸缩杆(65)的作用下对预制件两端的位置进行矫正,使得预制件中部位置与挤压体(5)的位置相对应;
S4、预制件强度检测:控制液压缸(4)继续伸长运动,正位杆(62)会带动下压弹簧(64)进行收缩,以便挤压体(5)的下侧面能够对预制件的上侧面施加压力,当液压缸(4)带动挤压体(5)将预制件挤压开裂时,记录下液压缸(4)对预制件的下压力度,从而判断预制件的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强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托台(3)的侧面上通过铰链对称安装有防护板(31),防护板(31)的下端内侧面上设置有T型滑槽(32),承托台(3)的中部下侧面上设置有方形柱(33),方形柱(33)的侧面上对称安装有调节推杆(34),调节推杆(34)的伸缩端上通过铰链安装有T型滑块(35),T型滑块(35)与T型滑槽(32)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强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位杆(62)的底部上设置有方槽(67),方槽(67)两端的侧壁上均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一个外撑杆(68),外撑杆(68)的外端侧面上设置有外撑板(69),外撑杆(68)的内端顶部设置有凸板,凸板通过压缩弹簧(610)连接在方槽(67)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强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槽(67)的下端中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连接有下压块(611),下压块(611)的顶部通过下压弹簧(612)安装在方槽(67)的上端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强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撑杆(68)的内端设置有斜槽,下压块(611)的上端为等腰梯形结构,下压块(611)的等腰梯形结构与外撑杆(68)的斜槽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柏彰,未经王柏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56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