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91451.1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3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兵;刘磊磊;赵强;李伶;蔡适;高华;吴祥龙;罗聪;吴忻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渡线 建模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属于轨道交通配线领域。所述建模方法包括: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实际辙叉角、实际数值和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本发明提供的单渡线的建模方法在BIM技术上,通过构建方法、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能够直接生成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使得实际单渡线立体直观的显示,能够有效的指导工程施工和运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配线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配线是轨道交通建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配线是指除正线以外,能够为列车提供联络、停车、折返等功能的轨道线路。其中单渡线是指为列车灵活调度而设置,具有使车辆从一条线路转换到另一条线路功能的配线形式。
相关技术中,单渡线的建模常主要是通过平面2D建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规模。然而,平面2D建模无法直观的体现单渡线的空间结构、工程规模和环境的可协调性等,无法有效的指导工程施工和运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其目的在于有效的指导工程施工和运维,由此解决平面2D建模无法直观的体现单渡线的空间结构、工程规模和环境的可协调性等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渡线的建模方法,所述建模方法包括:
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所述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
基于BIM技术,设置单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是根据各所述辙叉角及各所述辙叉角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单渡线模型,并对所述平面单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获取相对应的三维单渡线模型;
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辙叉角、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
可选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线间距、岔心距站台距离、岔后直线段长度、单渡线坡度、道岔前段至岔心距离和道岔根端至岔心距离。
可选地,在所述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所述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之后,所述建模方法还包括:
建立各所述辙叉角分别与所述道岔前段至岔心距离、所述道岔根端至岔心距离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所述接收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和多个特征参数的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多个特征参数的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包括:
接收所述实际单渡线的实际辙叉角,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辙叉角和所述构建方法,确定单渡线三维模型的类型;
接收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所述构建方法和所述单渡线三维模型的类型,生成对应的实际三维单渡线模型。
可选地,在所述确定单渡线三维模型的类型之后,所述建模方法还包括:
将多个类型的所述三维单渡线模型存储在数据库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渡线的建模系统,所述建模系统包括:
对应模块,用于采集多个不同辙叉角,各所述辙叉角均对应单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14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