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1439.0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7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傅萃清;刘海;赵强;李洪强;陈剑伟;高华;吴祥龙;马辉;何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T17/00;G06Q50/26;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建模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属于轨道交通配线技术领域。所述建模方法包括:采集多个向量组,各向量组包括站台长度和正线线间距,各向量组均对应交叉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基于BIM技术,设置交叉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接收实际交叉渡线的实际向量组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实际向量组、实际数值和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根据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对站台和正线进行约束,生成对应的次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本发明提供的建模方法能够提高三维交叉渡线模型的设计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配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车站配线是轨道交通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际运营的不同需求和功能定位,车站配线可分为渡线、联络线、停车线、折返线、出入线和安全线等。其中,交叉渡线作为渡线的一种型式,在运行过程中为车辆提供临时转线或折返的服务功能,可实现两平行线路间的双向连接,是车辆从平行的一条线路换轨至另一条线路的一种轨道连接形式。
交叉渡线的建模往往需要同时将自身与站台、正线进行捆绑。相关技术中,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是通过CAD点线绘制的方式(包括交叉渡线、站台和正线)来体现其平面位置的,以实现交叉渡线的工程设计。
然而,CAD点线绘制无法直观立体的体现线路平纵横概况、工程规模、工程可实施性及与环境的可协调性等,此外工程方案常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要求(如车站长度的改变、线间距的变化等)来进行优化调整和修改,这些均会使得交叉渡线的设计效率大幅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其目的在于提高交叉渡线的设计效率,由此解决交叉渡线的设计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所述建模方法包括:
采集多个向量组,各向量组包括站台长度和正线线间距,各所述向量组均对应交叉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
基于BIM技术,设置交叉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是根据各所述向量组及各所述向量组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交叉渡线模型,并对所述平面交叉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生成相对应的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接收实际交叉渡线的实际向量组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向量组、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根据所述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对站台和正线进行约束,生成对应的次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可选地,所述特征参数包括:
辙叉角、插入轨长度、道岔前端至岔心距离、道岔根端至岔心距离和插入轨端头至道岔根端距离。
可选地,所述采集多个向量组,各向量组包括站台长度和正线线间距,各所述向量组均对应交叉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包括:
基于各所述辙叉角,建立各所述向量组和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关联表;
基于所述关联表,设置所述向量组和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关联方法,所述关联方法是根据所述向量组同时对应生成所述向量组和多个所述特征参数。
可选地,所述接收实际交叉渡线的实际向量组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向量组、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包括:
接收实际交叉渡线的实际向量组,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向量组、所述关联方法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可选地,所述对站台和正线进行约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14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扰动的混沌化方法及伪随机序列生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时间戳修正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