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91439.0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7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傅萃清;刘海;赵强;李洪强;陈剑伟;高华;吴祥龙;马辉;何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T17/00;G06Q50/26;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建模 方法 系统 计算机 设备 可读 介质 | ||
1.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方法包括:
采集多个向量组,各向量组包括站台长度和正线线间距,各所述向量组均对应交叉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
基于BIM技术,设置交叉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是根据各所述向量组及各所述向量组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交叉渡线模型,并对所述平面交叉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生成相对应的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接收实际交叉渡线的实际向量组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向量组、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根据所述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对站台和正线进行约束,生成对应的次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其中,所述对站台和正线进行约束,包括:
对所述站台近端道岔岔心与所述站台中心距离进行约束;
对道岔岔心与同侧所述正线进行共线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参数包括:
辙叉角、插入轨长度、道岔前端至岔心距离、道岔根端至岔心距离和插入轨端头至道岔根端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多个向量组,各向量组包括站台长度和正线线间距,各所述向量组均对应交叉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包括:
基于各所述辙叉角,建立各所述向量组和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关联表;
基于所述关联表,设置所述向量组和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关联方法,所述关联方法是根据所述向量组同时对应生成所述向量组和多个所述特征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实际交叉渡线的实际向量组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向量组、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包括:
接收实际交叉渡线的实际向量组,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向量组、所述关联方法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5.一种交叉渡线的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模系统包括:
向量组模型(1),用于采集多个向量组,各向量组包括站台长度和正线线间距,各所述向量组均对应交叉渡线的多个特征参数;
构建方法模型(2),用于基于BIM技术,设置交叉渡线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是根据各所述向量组及各所述向量组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特征参数的约束生成平面交叉渡线模型,并对所述平面交叉渡线模型进行拉升放样,生成相对应的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3),用于接收实际交叉渡线的实际向量组和多个特征参数的实际数值,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实际向量组、所述实际数值和所述构建方法,生成对应的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次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4),用于根据所述初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对站台和正线进行约束,生成对应的次级三维交叉渡线模型;
其中,所述对站台和正线进行约束,包括:
对所述站台近端道岔岔心与所述站台中心距离进行约束;
对道岔岔心与同侧所述正线进行共线约束。
6.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存储单元,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单元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建模方法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计算机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设备执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建模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914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扰动的混沌化方法及伪随机序列生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时间戳修正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