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的预期功能安全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86904.1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3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田欢;马育林;李茹;孙川;郑四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T17/0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郝彩华 |
地址: | 2151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动 驾驶 车辆 操作 预期 功能 安全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的预期功能安全分析方法,包括:S1,在仿真测试软件中构建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虚拟危险场景地形;S2,创建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测试场景;S3,对模拟的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误操作场景仿真测试实验;S4,导出仿真测试数据;S5,将仿真测试数据与实车安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S6,判断仿真测试数据有无异常:如仿真测试数据有异常,分析造成误操作的原因,对相应车辆决策算法的参数进行调试与修正,重复步骤S3~S6;如仿真测试数据无异常,结束虚拟仿真测试。通过该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的预期功能安全分析方法可以减少智能驾驶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的预期功能安全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经研究数据表明近94%的致命车祸与驾驶员直接相关,例如疲劳、超速、酒驾或其他违法行为,智能驾驶被视为可以显著降低事故率。而随着车辆系统复杂性的提升,自动驾驶车辆主要依靠传感器来感知外界环境、智能算法进行控制决策等,在车辆上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从而引入新的安全风险。
2018年3月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意外撞击致死一名行人,2016-2020四年间特斯拉三次因摄像头识别局限性撞向白色卡车,2020年3月沃尔沃向全球市场发出大规模召回通告,数量达70万辆,涉及9款在售车型,召回的原因是此前沃尔沃在丹麦进行的一项关于XC60的安全测试中,发现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没有按预期在发生碰撞时及时刹停车辆。智能驾驶带来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多,不管是交通事故还是召回事件,究其原因也不全是由于E/E系统故障失效而导致的;在自动驾驶系统中即使系统不发生故障,也可能因为复杂智能算法的不确定性导致功能的偏离、传感器或系统性能限制、驾驶员对车辆功能的误用,造成交通伤害。
由于自动驾驶车辆系统比普通车辆系统更为复杂,即存在驾驶员对车辆功能的误用。而自动驾驶车辆无法在与外界复杂环境交互及车辆人机交互的影响下将误操作率降为零,误操作存在以下情况:车内外人机交互误用;过度依赖自动驾驶功能,对于相关预警信息或接管指令不予理会;感知到危险时故意接管车辆等,还有一些无法预料误操作事件会导致自动驾驶车辆预期功能安全存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的预期功能安全分析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的预期功能安全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仿真测试软件中根据自动驾驶车辆易发生误操作的真实危险场景地形构建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虚拟危险场景地形;
S2,在仿真测试软件中将虚拟传感器、用于实车的决策控制电子单元设备、车辆行驶环境及用于模拟人驾模式的驾驶模拟器相关信息添加到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虚拟危险场景地形中,创建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测试场景;
S3,对模拟的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误操作场景仿真测试实验;
S4,导出所述仿真测试实验中的仿真测试数据;
S5,将所述仿真测试数据与实车在误操作场景下得到的实车安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S6,判断所述仿真测试数据有无异常数据:
(1)如所述仿真测试数据有异常数据,分析造成误操作的原因,基于所述仿真测试数据对相应车辆决策算法的参数进行调试与修正,重复步骤S3~S6;
(2)如所述仿真测试数据无异常数据,结束对自动驾驶车辆误操作场景的虚拟仿真测试。
优选地,步骤S1中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69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