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86736.6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52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冯雪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H01M10/66;H01M50/2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58;A62C3/16;B60L5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孙艾明 |
地址: | 3114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专用 电池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包括电池组换热机构、散热器以及和换热液循环组件;所述电池组换热机构包括由上壳体以及下壳体装配而成的主换热壳体,上壳体内腔形成一个用于电池包换热的第一空腔,下壳体内腔形成一个用于导入冷却液的第二空腔;所述主换热壳体内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用于分隔上壳体以及下壳体的分隔板和用于承载电池包的支撑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沉浸式换热方式,换热效率更佳,能迅速将电池组件运转时产生的热量导出,以避免热量长时间在电池内部堆积,降低了引发火灾的风险,使得整个电池实用过程中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
随着现代社会紧急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追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作为便利的交通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使得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汽车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质量。
目前新能源汽车一般采用新能源电池提供动力,然而蓄电池在放电的过程中会伴随大量的热量,使得整个电池包内堆积过多热量;热量长时间在汽车内部堆积,不仅容易导致电池寿命降低,甚至引发火灾,对乘车人员造成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来解决上述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包括电池组换热机构、散热器以及和换热液循环组件;
所述电池组换热机构包括由上壳体以及下壳体装配而成的主换热壳体,上壳体内腔形成一个用于电池包换热的第一空腔,下壳体内腔形成一个用于导入冷却液的第二空腔;所述主换热壳体内腔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用于分隔上壳体以及下壳体的分隔板和用于承载电池包的支撑件;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呈矩阵式排布的导液孔,所述下壳体内的冷却液透过导液孔均匀输送至第一空腔与电池包进行换热;所述主换热壳体上依次开设有第一空腔相连的出液口以及与第二空腔相连的进液口;
所述散热器包括主散热架;所述主散热架上架设有用于输送冷却液的换热管组;所述主散热架上还设置有多个沿换热管组外壁等距离排布的散热片;
所述换热液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泵以及用于连接循环泵、电池组换热机构和散热器的管组;所述循环泵输出端通过管组主换热壳体上的进液口相连;所述循环泵输入端通过管组与换热管组相连;所述主换热壳体的出液口通过管组与换热管组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池散热装置,用于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供能电池散热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上壳体对整个电池包的外部进行固定,使得电池包容置在第一空腔内,冷却液沿第二空腔导入至第一空腔口,以充分包裹电池包的外壁,从而对电池包进行换热;采用沉浸式换热方式,换热效率更佳,能迅速将电池组件运转时产生的热量导出,以避免热量长时间在电池内部堆积,提升了电池寿命,降低了引发火灾的风险,使得整个电池实用过程中更加安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支撑件为多个板件沿主换热壳体内腔水平等距离排布而成;每个所述板件的顶端面均设有用于支撑电池包的承载凸起。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板件承载整个电池包,并通过承载凸起与电池包底部接触,使得电池包与板件之间预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冷却液能与电池包的底部充分接触,提升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6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魔芋环保清洗设备
- 下一篇:商用车远程防盗系统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