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社交属性D2D通信的混合能源基站节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86145.9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4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肖海林;左清念;汪鹏君;周迪;潘永才;胡诗婷;翟捷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21 | 分类号: | H04W4/21;H04W4/70;H04W28/08;H04W52/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覃永峰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社交 属性 d2d 通信 混合 能源 基站 节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社交属性D2D通信的混合能源基站节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构建异构网小区数据传输模型;2)得到D2D通信用户集合;3)可再生能源自适应感知用户‑基站关联;4)D2D用户对发射端一对一复用距离其最近的蜂窝用户的频谱资源;5)获得最优的带宽分配比例;6)计算相应用户在该基站上最终获得的发射功率;7)最终系统中基站总能源成本最优化。这种方法能有效降低宏基站上的负载压力、均衡各基站上的业务负载、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系统中基站消耗的总能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融合社交属性D2D通信的混合能源基站节能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数量的大规模增加与通信业务的持续上涨,网络流量的需求也持续走高,根据思科公司的预测报告数据显示,到2022年,全球通信设备数量将有285亿个,高于2017年的180亿个。全球IP流量将从2017年的122艾字节/月,到2022年将增加到396艾字节/月,而视频数据将占全部IP流量的82%。结果表明,数据流量的激增导致基站(BS)能耗的急剧增长,使用常规能源为基站供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科技发展趋势,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利用应运而生。由于可再生能源捕获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采用混合能源的形式为基站联合供能来保证为用户提供连续的服务。而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简称D2D)的直连通信技术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蜂窝通信的有效补充手段,两种类型的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信道,由此可以提升频谱的利用率,帮助蜂窝通信缓解一定的负载压力。
但是,由于D2D通信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经常发生在学校、办公室等场景,此时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兴趣的相似性将会显著影响D2D通信发生的意愿,将社交因素考虑到资源管理问题中将有利于系统性能的提升和链路的稳定性。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将D2D通信技术与蜂窝通信有效结合以实现混合能源供电下基站能耗的高效利用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融合社交属性D2D通信的混合能源基站节能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宏基站上的负载压力、均衡各基站上的业务负载、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系统中基站消耗的总能源成本。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融合社交属性D2D通信的混合能源基站节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构建异构网小区数据传输网络模型:假设融合社交属性D2D通信用户和蜂窝用户通信的网络模型中有1个位于小区中心的宏基站MBS,在MBS覆盖范围内的有L个均匀分布的小蜂窝基站SCBSs和I个随机分布的用户UE,其中,L∈Ω,I∈U,传输网络内分布有两种通信模式的用户:具有社交属性的D2D通信用户DUE和传统蜂窝模式通信用户CUE,假设在一个时隙内1个CUE只能被1个BS服务,而一个BS可以同时服务多个CUE,每个基站有10MHz的可用带宽B;
2)筛选符合社交属性的D2D用户:先使传输网络中满足条件的用户建立D2D通信链接,初步缓解小区中基站上的负载,构建社交向量qu=(a1,a2,...,ak,b1,b2,...,bk),其中ai∈(0,1),bi∈(0,1),ai代表用户对不同事物的兴趣与否,bi则代表用户社交关系的远近程度,计算用户i1和i2之间的社交相似性ω(i1,i2)、社交距离社交成本公式如下:
其中,C为常数因子,则融合社交属性的D2D用户筛选策略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温州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86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