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磷脂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74028.0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4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启;李晓彬;刘可春;白树金;李培海;张姗姗;张轩铭;王利振;张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31/683 | 分类号: | A61K31/683;A61K31/685;A61K31/688;A61K35/612;A61P9/00;A61P9/04;A61P9/06;A61P7/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朱家富;孙宪维 |
| 地址: | 2501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 磷脂 作为 有效成分 制备 预防 治疗 心脏 疾病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海洋磷脂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分离得到5种磷脂类组分包括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神经鞘磷脂,本发明发现上述组分对心脏具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斑马鱼血栓、维拉帕米诱导的斑马鱼心力衰竭和特非那定诱导的斑马鱼心率失常,磷脂类组分显示出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能明显的减少斑马鱼淤血、心脏扩张和促使心率趋于正常。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海洋磷脂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心脏疾病是一种常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心脏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目前,治疗心脏疾病药物存在肝毒性等安全性问题,对研发安全有效的心脏疾病药物需求迫切。
斑马鱼是心脏疾病药物发现早期快速筛选和靶点定位的重要模式生物。斑马鱼与人类基因有高度的相似性,具有脊椎动物大部分的组织器官,并与哺乳动物具有相似的心血管、神经以及代谢系统,可以提供广泛的信息来研究人类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有助于识别疾病的机制。另外,斑马鱼个体体积小,易于饲养,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体透明,易于观察,便于实验操作。
中国专利文献CN1748706A(申请号:200410066337.9)公开了一种卵磷脂和类黄酮小分子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和它们的用途,公开了用卵磷脂和类黄酮小分子组成的组合物将人体细胞和组织中胆固醇,尤其血管内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胆固醇转运出体外,减少血管中斑块堵塞体积从而可在制备治疗心肌梗死、心绞痛等任何由于血管狭窄导致的缺血性病理改变;包括心力衰竭和猝死、脑组织缺血及脑部血管破裂造成的脑出血等,另外还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引发的心率失常等疾病中应用。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是一种卵磷脂和类黄酮小分子的组合物,而本发明是以海洋磷脂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中国专利文献CN1440240A(申请号:01812461.5)公开了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血管疾病的制剂,所述制剂包括以下部分:a)部分,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b)部分,磷脂,这部分含有至少两种不同的磷脂,所述磷脂选自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c)部分,化合物,所述化合物是甲硫氨酸代谢中的因子,这部分含有选自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镁和锌中的至少一员。该专利文献公开是磷脂作为制剂的一部分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而本发明是以海洋磷脂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来源的磷脂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心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术语说明
海洋磷脂:所述海洋磷脂为从鱼、虾、贝等各种海洋生物中提取得到的天然磷脂类成分。
南美白对虾中磷脂类成分:总磷脂(PV)、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V-PC)、磷脂酰乙醇胺(PV-PE)、磷脂酰肌醇(PV-PI)、磷脂酰丝氨酸(PV-PS)、神经鞘磷脂(PV-SM)。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海洋磷脂作为有效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相关心脏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述海洋磷脂为总磷脂(PV)、磷脂酰胆碱(PV-PC)、磷脂酰乙醇胺(PV-PE)、磷脂酰肌醇(PV-PI)、磷脂酰丝氨酸(PV-PS)、神经鞘磷脂(PV-SM)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述心脏疾病为心力衰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海洋磷脂为神经鞘磷脂(PV-SM)。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上述应用中,所述心脏疾病为心率失常,所述海洋磷脂为磷脂酰乙醇胺(PV-PE)和/或神经鞘磷脂(PV-S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4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