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检测方法和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471070.7 | 申请日: | 2020-12-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8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率爱;郭荣竣;朴成宪;俞炳仁;李容日;李韩娥;崔智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N3/04;G06N3/08;H04L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张川绪;刘灿强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检测 方法 设备 | ||
公开了一种活性检测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第一相位的第一视觉信息生成第一相位图像;基于第二相位的第二视觉信息生成第二相位图像;基于第一相位图像与第二相位图像之间的视差生成最小图;以及基于最小图检测活性。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2月25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20-0022858号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用于基于相位差检测活性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用于基于例如指纹、虹膜、语音、面部或血管来认证用户。用于认证的这种生物特性因个体而异,在一生中很少改变,并且具有被窃取或模仿的低风险。此外,个体不需要一直有意地携带这样的特性。作为一种类型的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的面部验证技术是基于在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中出现的面部来确定用户是否是有效用户的认证技术。面部验证技术可识别将被认证的目标人,而无需与目标人进行物理接触。由于面部验证技术的便利性和效率,面部验证技术正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应用领域(例如,安全系统、移动验证或多媒体数据搜索)。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简化的形式介绍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构思的选择。本发明内容既不意在标识要求权利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于帮助确定要求权利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活性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第一像素组感测的第一相位的第一视觉信息生成第一相位图像;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第二像素组感测的第二相位的第二视觉信息生成第二相位图像;基于第一相位图像与第二相位图像之间的视差生成最小图;以及基于最小图检测活性。
生成最小图的步骤可包括:在第一相位图像中设置第一基本区域;在第二相位图像中设置与第一基本区域对应的第二基本区域;通过将第二基本区域移位参考移位值来设置至少一个移位区域;基于第一基本区域的图像与第二基本区域的图像之间的差以及第一基本区域的图像与所述至少一个移位区域的至少一个图像之间的差来生成差图像;以及基于差图像生成最小图。
基于差图像生成最小图的步骤可包括:在差图像中的彼此对应的位置处的对应的差异值之中选择最小值;以及基于最小值确定最小图的像素值。最小图的像素值可对应于最小值或者对应于差图像之中的包括最小值的差图像的索引。
检测活性的步骤可包括:将包括基于最小图的至少一个块的输入数据输入到至少一个活性检测模型;以及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活性检测模型的输出来检测活性。所述至少一个活性检测模型可包括至少一个神经网络,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神经网络可被预先训练以检测对象的活性。
活性检测方法还可包括:通过将第一相位图像、第二相位图像和最小图联结来生成参考图像。检测活性的步骤还可包括:通过基于感兴趣区域(ROI)裁剪参考图像来生成所述至少一个块。所述至少一个块可包括:具有对象的不同特性的多个块。所述至少一个活性检测模型可包括:处理包括所述多个块的输入数据的多个活性检测模型。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活性检测模型的输出检测活性的步骤可包括:通过融合响应于输入数据的输入的所述多个活性检测模型的输出来检测活性。
活性检测方法还可包括:通过将第一相位图像、第二相位图像和最小图联结来生成参考图像。检测活性的步骤可包括:基于参考图像检测活性。活性检测方法还可包括:执行第一相位图像和第二相位图像的预处理。执行预处理的步骤可包括:对第一相位图像和第二相位图像应用缩小尺寸、镜头阴影校正、伽马校正、直方图匹配和去噪中的任何一个或任何组合。
第一像素组的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组的第二像素可被安置得彼此相邻。活性检测方法还可包括: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第三像素组感测的第三相位的第三视觉信息生成第三相位图像;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第四像素组感测的第四相位的第四视觉信息生成第四相位图像。当生成最小图时,还可使用第一相位图像与第三相位图像之间的视差以及第一相位图像与第四相位图像之间的视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10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