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新生牛血清内毒素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6034.1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62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亮;孙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河县鑫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0 | 分类号: | C12N5/00;B01D36/00;B01D3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管秋香 |
地址: | 23331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新生 血清 内毒素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新生牛血清内毒素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取新生牛血清,且该新生牛血清为小公牛喂食过初乳4‑14天且含大量脂类、内毒素和血红蛋白超标的血清;对新生牛血清预滤处理,预滤处理得到预滤上清液;向预滤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活性炭的质量分数为上清液质量的0.5‑2%,待吸附50‑90min后,进行中滤处理;中滤处理后加入内毒素吸附材料进行吸附处理,并在吸附处理进行后滤处理,后滤处理后即得到去除了内毒素的新生牛血清。本发明采用预滤处理、中滤处理以及后滤处理配合内毒素吸附材料,能更好的去除新生牛血清中的内毒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领域,具体为一种去除新生牛血清内毒素的工艺。
背景技术
丰富的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成份,常用于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它提供对维持细胞指数生长的激素,基础培养基中没有或量很少的营养物,以及主要的低分子营养物。它还能够提供结合蛋白,能识别维生素、脂类、金属和其他激素等,能结合或调变它们所结合的物质活力。
牛血清是细胞培养中用量最大的天然培养基,含有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中存在的毒性物质的总称,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由菌体裂解后释出,又称之为“热原”。其化学成分有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其毒性成分主要为类脂质A。内毒素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覆盖于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的内毒素大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此,含有内毒素的血清不能用于疫苗的生产,只有去除内毒素、保留血清中的营养成分,才可以使这类血清用于疫苗生产,从而变废为宝,得到充分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新生牛血清内毒素的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去除新生牛血清内毒素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取新生牛血清,且该新生牛血清为小公牛喂食过初乳4-14天且含大量脂类、内毒素和血红蛋白超标的血清;
S2:对新生牛血清预滤处理,预滤处理得到预滤上清液;
S3:向预滤上清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活性炭的质量分数为上清液质量的0.5-2%,待吸附50-90min后,进行中滤处理;
S4:中滤处理后加入内毒素吸附材料进行吸附处理,并在吸附处理进行后滤处理,后滤处理后即得到去除了内毒素的新生牛血清。
优选的,S2中预滤处理具体包括步骤:S21:滤除牛血清中纤维蛋白并得滤除液;S22:将滤除液经超滤柱分离成大分子复合物与游离分子;S23:向大分子复合物内加入免疫球蛋白、脂蛋白并聚合成絮状沉淀;S24:将该絮状沉淀经离心、澄清过滤得预滤液,并将该预滤液与游离分子合并得到预滤上清液。
优选的,述S3中中滤处理是通过将处理液离心后得上清液,并将该上清液经粗滤膜过滤。
优选的,S3中活性炭为活性炭颗粒和/或粉末,通过将活性炭颗粒和/或粉末加入血清并柔和搅拌至均匀,经中滤处理去除活性炭并获得中滤处理原料。
优选的,S4中内毒素吸附材料为壳聚糖微球、甘氨酸经偶联反应而成。
优选的,S4中后滤处理包括使用0.8μm滤膜、0.65μm滤膜、0.45μm滤膜、0.1μm滤膜依次逐级过滤,从而获得去除了内毒素的新生牛血清。
优选的,活性炭颗粒和/或粉末加入血清并柔和搅拌至均匀是在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设备包括搅拌箱、机架、第一搅拌结构与第二搅拌结构,搅拌箱固定在机架端部,搅拌箱内部上、下两侧分别装设有第一搅拌结构、第二搅拌结构;所述第一搅拌结构包括滑轨、齿板、齿轮与第一搅拌杆,滑轨固定在搅拌箱顶壁,滑轨内侧设有弹簧,滑轨上滑接有齿板;所述齿轮通过支架装设于齿板下侧且与齿板啮合,齿轮端部连接有第一搅拌杆,且第一搅拌杆可在齿轮、齿板相互啮合时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河县鑫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五河县鑫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6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