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材料电力电路杆塔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5473.0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2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伟;张利;王炳国;刘庆宝;蒋忠江;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E04H12/02;E04H12/22;C08L101/00;C08K13/06;C08K7/14;C08K3/04;C08K3/34;H01T19/04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电力 电路 杆塔 | ||
一种复合材料电力电路杆塔,包括底座、导电杆、避雷针和杆塔本体;杆塔本体包括外筒、内筒、多组连接杆、多组金属杆和多组搭接件;外筒套设在内筒的外侧;多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外筒和内筒;外筒的外周面和内筒的内周面之间围成容纳仓;多组金属杆均位于容纳仓内,多组金属杆通过多组搭接件搭接多组连接杆;容纳仓内填充有复合加强材料用于在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加固层;底座连接杆塔本体;导电杆电性连接杆塔本体中的多组金属杆;避雷针连接杆塔本体;避雷针、多组金属杆和导电杆形成用于将雷电导入地下的避雷电路。本发明提供的杆塔机械性能优越,且具有良好的避雷性能,能代替钢制杆塔使用,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杆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电力电路杆塔。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杆塔结构,是电力架空线路设施中特殊的支撑结构件,其结构性能直接影响着线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运行可靠性;我国电网的发展迅速,输电线路杆塔的使用量巨大;现有的输电线路杆塔由钢材制成,每年的钢材消耗量巨大,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钢材制成的输电线路杆塔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雷击接地导电性能,但是钢材制成的输电线路杆塔耐腐蚀性能较差大大降低其使用寿命,造价高昂;钢材制成的输电线路杆塔较高,多分布在宽阔的户外,在雷雨天气容易被雷击。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材料电力电路杆塔,本发明提供的杆塔机械性能优越,且具有良好的避雷性能,能代替钢制杆塔使用,值得推广。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电力电路杆塔,包括底座、导电杆、两组导线、避雷针和杆塔本体;
杆塔本体包括外筒、内筒、多组连接杆、多组金属杆和多组搭接件;外筒套设在内筒的外侧;多组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外筒的外周面和内筒的内周面;外筒的外周面和内筒的内周面之间围成容纳仓;多组金属杆均位于容纳仓内,多组金属杆的中轴线均与内筒的中轴线平行,多组金属杆以内筒的中轴线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多组金属杆通过多组搭接件搭接多组连接杆;位于多组金属杆两侧的多组搭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多组连接杆以形成固定结构;其中,容纳仓内填充有复合加强材料用于在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加固层;按重量份计,复合加强材料的组分包括树脂800~1200份、稳定剂20~80份、增塑剂15~40份、润滑剂10~25份、改性剂10~20份、阻燃剂5~10份、抗氧剂5~10份、玻璃纤维8~15份、炭黑0.5~3份和改性蛭石粉末1~5份;
底座连接杆塔本体的下端面,底座的中轴线与杆塔本体的中轴线重合;导电杆通过一组导线电性连接杆塔本体中的多组金属杆,工作状态下,导电杆埋设于地面;
避雷针连接杆塔本体的上端面,避雷针通过另一组导线电性连接杆塔本体中的多组金属杆;避雷针、多组金属杆和导电杆通过两组导线形成用于将雷电导入地下的避雷电路。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复合加强材料的组分包括树脂800份、稳定剂20份、增塑剂15份、润滑剂10份、改性剂10份、阻燃剂5份、抗氧剂5份、玻璃纤维8份、炭黑0.5份和改性蛭石粉末1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复合加强材料的组分包括树脂1000份、稳定剂50份、增塑剂25份、润滑剂18份、改性剂15份、阻燃剂8份、抗氧剂8份、玻璃纤维12份、炭黑1.5份和改性蛭石粉末3份。
优选的,按重量份计,复合加强材料的组分包括树脂1200份、稳定剂80份、增塑剂40份、润滑剂25份、改性剂20份、阻燃剂10份、抗氧剂10份、玻璃纤维15份、炭黑3份和改性蛭石粉末5份。
优选的,外筒和内筒均选用长玻纤尼龙增强材料制成。
优选的,还包括多组第一紧定件;其中,底座的端面上设有多组螺纹套筒;
杆塔本体的外周面上延其外周方向设有第一凸缘板;第一凸缘板上设有多组第一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电力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5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