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升降防护平台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4584.X | 申请日: | 2020-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3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曹珍珠;高空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之正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16;E04B2/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慧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0 | 代理人: | 付晓利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航空港区雍***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建筑 升降 防护 平台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升降防护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预制构件上预安装至少两个附墙件,然后使用塔吊将预制构件吊至安装部位;(2)防护平台沿附墙件提升,提升工况中至少有3个附墙件对防护平台起导向作用,防护平台提升至设定位置后处于使用工况,使用工况中至少有4个附墙件对防护平台起到导向支撑,预制构件在防护平台的防护下固定完成,然后拆卸防护平台最下层的预制构件上的附墙件;(3)将步骤(2)拆下的附墙件预安装在下一预制构件上,重复步骤(1)和(2)。本发明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快速施工的需求,在预制构件上预安装附墙件,降低防护高度,减少施工难度,从而大大降低防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升降防护平台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组装成的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预制构件在制作与安装的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误差,因附墙支座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中,穿墙螺栓预留孔需在工厂提前进行准确定位,因此预制结构的穿墙螺栓孔与设计是否一致至关重要。如果出现预留孔与设计方案偏差大于±15mm时,将会造成附墙支座无法安装,只能以改变附着位置或现场重新打孔的方法来调整设计安装方案,造成了财力物力的浪费。当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用于装配式结构的施工防护时,需要爬架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充分考虑架体的附着方案,与预制构件厂家提前协商沟通附着方式及预留孔位置,保证附着方式的安全性,预留空洞位置的准确性。
另外,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施工周期短,效率高,防护仅为最上面一层。现有的升降防护平台施工方式需要搭设4-5倍楼层高度,才能满足其要求,大大增加了不必要的防护成本。如图1所示,已有的附着式升降防护平台施工方式如下,采用一楼层一附墙件,附墙间距大,数量少,导致脚手架的悬臂高,提升时存在最下端附墙件移至最上面的过程中,只有两个附墙件(现实施工过程中,往往这个附墙件是提升到位之后才能装上:这样导致悬臂高度7.5m---按要求应该是4.5m,但是施工时做不到,最上面导座不安装就提升,会导致提升到位后是7.5m)。该施工方式适用于现浇混凝土外墙结构,若是将该施工方式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则很容易出现预留孔偏移,之所以预留孔会偏,是因为流程中存在两个附墙件起作用,两点成线,如果一个点偏移,仍然能提升,但是会偏离原预定路径移动,但不能保证和墙面平行。
另外,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叫“挂架”的产品用于装配式建筑上使用,其缺点如下:防护高度1-2倍楼层,但是不能自主爬升,需要使用塔吊提升至上一层。挂架由于需要使用塔吊分片提升,导致有很多断口(有的称作“分组缝”),不是整体的,封闭不严,易有小物件掉落。由于塔吊提升需要人为辅助,且安装时困难(需要塔吊吊住分组架体对准预留孔,人在建筑内侧,架体在外侧,这个很难),增加施工作业安全风险。分组太碎(一般2-3m分为一组,遇转角最多有一个转角,有转角需要两面孔都对准才有可能安装上),施工效率低,且架体外观不好看,影响形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升降防护平台的施工方法,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及快速施工的需求,在预制构件上预安装附墙件,降低防护高度,减少施工难度,从而大大降低防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升降防护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预制构件上预安装至少两个附墙件,然后使用塔吊将预制构件吊至安装部位;
(2)防护平台沿附墙件提升,提升工况中至少有3个附墙件对防护平台起导向作用,防护平台提升至设定位置后处于使用工况,使用工况中至少有4个附墙件对防护平台起到导向支撑,预制构件在防护平台的防护下固定完成,然后拆卸防护平台最下层的预制构件上的附墙件;
(3)将步骤(2)拆下的附墙件预安装在下一预制构件上,重复步骤(1)和(2)。
进一步地,步骤(2)中,防护平台的防护高度为2-3层标准楼层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之正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中之正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4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