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规则航空座椅精密零配件复合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0200.7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3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龙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B29C35/04;B29C33/46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季栋林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规则 航空 座椅 精密 零配件 复合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不规则航空座椅精密零配件复合成型工艺,涉及航空座椅精密零配件复合成型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航空座椅零配件复合成型工艺压模和固化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机器进行,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步骤1:首先根据零配件的需求制作复合成型的模具,然后在模具内部涂抹上脱模剂,等待模具内的脱模剂干燥;步骤2:准备增强材料,再将预浸料按样板裁剪成胚料,然后再一层一层地紧贴在模具上,再加入胶衣和固化剂,将增强材料的粘度控制在0.2‑0.8Pa.s,然后把预埋件放置在模具的中间,再将模具进行闭模;步骤3:闭模后放入真空袋通过高压固化釜加热使模具内的材料融化,胚料会在压力作用下充满模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座椅精密零配件复合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不规则航空座椅精密零配件复合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飞机上的航空座椅及其应急救生设备是飞行中保障乘员生命安全及旅行舒适的关键设备,也是民机项目中最主要的机载设备之一。最早期的飞机主要用于军事和邮政业务,当时飞机对座椅并没有太多安全和舒适度方面的要求。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飞机开始成为一种大众交通工具。民用科技的第一代航空乘客座椅也由此诞生,但当时的航空座椅还是柳条椅。由于飞机的高速性和强烈的气流颠簸,飞机上的座椅必须牢牢固定。当时的空姐们都随身携带扳手和螺丝刀,用螺丝螺帽和钢筋将椅子固定在机舱的地板上。如果航班延误或者取消了,她们还得调节滑轨,根据航班的时刻和乘客的多少来调整飞机的座椅。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而飞机座椅的重量则得益于新材料的使用越来越轻,舒适度越来越高。
现有航空座椅零配件复合成型工艺压模和固化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机器进行,从而降低生产效率;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不规则航空座椅精密零配件复合成型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规则航空座椅精密零配件复合成型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航空座椅零配件复合成型工艺压模和固化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机器进行,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不规则航空座椅精密零配件复合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首先根据零配件的需求制作复合成型的模具,然后在模具内部涂抹上脱模剂,等待模具内的脱模剂干燥;
步骤2:准备增强材料,再将预浸料按样板裁剪成胚料,然后再一层一层地紧贴在模具上,再加入胶衣和固化剂,将增强材料的粘度控制在0.2-0.8Pa.s,然后把预埋件放置在模具的中间,再将模具进行闭模;
步骤3:闭模后放入真空袋通过高压固化釜加热使模具内的材料融化,胚料会在压力作用下充满模腔,然后融化后的固化剂使得模具中的胚料进行初步固化;
步骤4:将高压釜的温度设定在80-120℃之间保持10-15min,直至初步固化完成,形成与模腔相同形状的模制品;
步骤5:将初步固化好的模具在高压固化釜内进行冷却处理,直至高压釜内的温度降至室内温度,然后将模具从高压釜内取出;
步骤6:进行脱模,将压缩空气通过气嘴导入复合材料制品与模具的界面层,然后用橡皮锤轻轻敲打气孔处,使气体迅速进入,随着压缩空气的不断进入即可将产品顶出来,使之分离脱开,再对溢出的材料进行修剪,完成零配件复合成型工作;
其中,所述高压固化釜包括高压固化釜主体,所述高压固化釜主体的底部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支撑脚,且支撑脚设置有四个,所述高压固化釜主体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顶部安装有釜盖,所述连接口上安装有第一固定螺钉,且釜盖通过第一固定螺钉与高压固化釜主体螺纹连接,所述釜盖的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且支撑座与釜盖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撑脚之间设置有冷却口,所述冷却口上设置有冷却阀门,所述釜盖上表面的一侧安装有观察口。
优选的,所述釜盖上表面的另一侧安装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一侧安装有压力表,所述高压固化釜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蒸汽口,所述蒸汽口上安装有蒸汽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龙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龙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0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