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排式烟机控制系统及其风量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2366.6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8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捷;余丹阳;张辉珉;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52841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排式烟机 控制系统 及其 风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排式烟机控制系统及其风量控制方法,包括主机、高层住宅楼顶、防火阀、电动阀、油烟监测模块、公共烟道、烟管、油烟机、阀体、控制模块、阀片、供电模块、光源发射装置、光源接收装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需识别烟机的风量以及考虑烟机和系统的适配性;实时监测用户实际的排烟状态;动态调整各楼层的风量分配,保证每家油烟机实时的吸烟效果,减小低风量需求用户的使用噪音,提升高风量用户的风量;控制方法简单,减少通讯网络中所携带的信息量,从而提高通讯速度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机控制系统,具体为一种集排式烟机控制系统及其风量控制方法,属于集排式烟机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一种“楼宇公共烟道油烟集中排放系统”的概念应运而生,其通过放置在公共烟道顶端的风机产生额外动力,并配合各户的油烟机实现各楼层的风量均匀分配,从而达到顺畅排烟和低噪音使用的目的。
但是,这种均匀分配各楼层风量的方式,需要烟机和电动阀两者形成有线或无线通讯,并且需要识别各楼层油烟机的风量,对比油烟机实时风量是否在预设的风量范围内,识别油烟机风量的方法有电流、功率、转速等这些方式对油烟机均有较强的依赖性,必须是某厂家自行生产的机型或者是经某厂家测试过的油烟机,识别油烟机风量的方法还可以是风量、风速、风压传感器等这些方式在油烟环境中有较大的误差和较短的使用寿命;另外这种控制方式也是一种比较盲目的控制方式,用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同一时段每户对风量的需求是不一致的,不能针对各楼层实际的排烟状况分配给各楼层所需风量,可能会造成需要大风量的用户风量不够,需要小风量的用户噪音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集排式烟机控制系统及其风量控制方法,通过控制阀的烟感装置监测用户实际的排烟状态,摆脱了整个系统对油烟机的高度依赖,配合楼顶风机针对性的为每户分配合适的风量,减小低风量用户的风量,弥补给高风量用户,不在均匀的给每户分配一样的风量,提高整个系统的实用性,保证各楼层的油烟机的吸烟效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集排式烟机控制系统,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的下方连接有公共烟道,所述主机安装在高层住宅楼顶,所述公共烟道的管壁外侧安装有电动阀,所述公共烟道的管壁内侧安装有防火阀,且所述防火阀与电动阀进行连接,所述电动阀上设置有油烟监测模块,所述公共烟道通过电动阀与烟管进行连接,所述烟管的另一端与油烟机进行连接;
所述电动阀由阀体、控制模块、阀片和供电模块构成,所述阀片设置在阀体内,所述阀体的外壁安装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上设置有供电模块;
所述油烟监测模块由光源发射装置和光源接收装置构成,所述光源发射装置和光源接收装置分别安装在阀体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光源发射装置和光源接收装置位于阀片前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机的控制模块包括主机供电模块、通讯模块、风量调节控制板和风机模块,所述主机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风量调节控制板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风量调节控制板的输出端与风机模块的输入端进行连接,所述风量调节控制板与通讯模块进行信号互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公共烟道上连接有多个烟管,且烟管与公共烟道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电动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源发射装置和光源接收装置固定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光源发射装置和光源接收装置保持相对。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源发射装置和光源接收装置在同一个电动阀上呈一一对应设置有多组。
一种集排式烟机控制系统的风量控制方法,其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户以某一档位运行油烟机,电动阀通过供电模块识别到油烟机开启,电动阀开启至最大角度,油烟监测模块同步开启运行,将监测的油烟浓度转换为电信号回馈给电动阀的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2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