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枕梁结构、底架及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38411.0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7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赵思聪;刘志盛;张成功;王小杰;刘龙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10 | 分类号: | B61F1/10;B61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谭云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底架 轨道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枕梁结构、底架及轨道车辆。该枕梁结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两个腹板,上盖板、下盖板和两个腹板之间围合形成承载腔室,下盖板上分别构造有中心销孔和空簧阀口,在承载腔室中对应中心销孔的位置处设有中心销加强筋板,中心销加强筋板构造有开口朝向中心销孔的中心销支撑凹槽;在承载腔室中对应空簧阀口的位置处设有空簧加强筋板,空簧加强筋板构造有开口朝向空簧阀口的空簧支撑凹槽;在承载腔室中还设有两个辅助加强筋板,两个辅助加强筋板之间交叉连接。本发明不仅能够增强枕梁结构的整体强度,而且能够减少筋板使用数量和焊接工作量,减轻枕梁结构的整体重量,降低枕梁结构在制造过程的焊接变形调修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枕梁结构、底架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轨道车辆的车体端部底架设计中,由于枕梁承受空簧、牵引销、牵引梁的弯曲、扭转、拉压载荷,并且通过电气设备线路、管路,单纯由上盖板、下盖板、前腹板、后腹板组成的承载结构局部刚度差,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横向、纵向筋板,并且在牵引销、空簧接口处筋板加密,导致筋板数量多,焊接量大,后续调修工作量大,且使产品轻量化程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枕梁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枕梁结构加强筋数量多、焊接量大的缺陷,能够减轻枕梁结构重量,降低制造过程的焊接变形调修难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枕梁结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两个腹板,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和两个所述腹板之间围合形成承载腔室,所述下盖板上分别构造有中心销孔和空簧阀口,在所述承载腔室中对应所述中心销孔的位置处设有中心销加强筋板,所述中心销加强筋板构造有开口朝向所述中心销孔的中心销支撑凹槽;
在所述承载腔室中对应所述空簧阀口的位置处设有空簧加强筋板,所述空簧加强筋板构造有开口朝向所述空簧阀口的空簧支撑凹槽;
在所述承载腔室中对应所述中心销孔和所述空簧阀口之间的区域设有两个辅助加强筋板,两个所述辅助加强筋板之间交叉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枕梁结构,在所述承载腔室中对应所述中心销孔的位置处设有两个中心销加强筋板,两个所述中心销加强筋板沿所述承载腔室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销孔的相对两侧;各所述中心销加强筋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对应连接,各所述中心销加强筋板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对应连接;
在所述承载腔室中对应所述空簧阀口的位置处设有两个空簧加强筋板,两个所述空簧加强筋板沿所述承载腔室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空簧阀口的相对两侧;各所述空簧加强筋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对应连接,各所述空簧加强筋板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对应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枕梁结构,各所述辅助加强筋板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对应连接,各所述辅助加强筋板沿高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上盖板、所述下盖板对应连接。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枕梁结构,各所述中心销加强筋板均包括第一中间支撑板、两个第一倾斜板和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倾斜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中间支撑板的两端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倾斜板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对应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腹板对应垂直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中间支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平行,两个所述第一倾斜板位于所述第一中间支撑板的同一侧,以使所述第一中间支撑板和两个所述第一倾斜板之间围合形成开口朝向所述中心销孔的U形的中心销支撑凹槽。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的枕梁结构,各所述中心销加强筋板上分别设有中心销过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84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