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软视频终端与传统视频终端接入同一会议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34131.2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8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明;肖杰;王进;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方电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N7/15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程洁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视频 终端 传统 接入 同一 会议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软视频终端与传统视频终端接入同一会议的方法及系统,所述会议系统包括:包括会控系统、H323/SIP解析对接系统、声网软终端解析对接系统、媒体处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需参加会议的声网软终端注册会控系统后获取声网会议channel,接入声网服务器对应的channel,H323/SIP解析对接系统注册会控系统后获取声网会议channel、SIP/H323 MCU会议ID,分别接入声网服务器对应的channel、SIP/H323MCU会议ID,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实现了声网软终端和传统H323/SIP视频会议终端加入同一会议,使会议参与者通过移动终端参与视频会议,保证其视频会议的参与不受会议地点限制,有效解决了视频会议场地限制不能随时随地参加会议的问题,更好的扩大了视频会议的适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软视频终端与传统视频终端接入同一会议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视频会议主要有以Polycom为代表的视频会议设备和新兴的以声网为代表的软视频会议,两者各有自己的通信方式,无法进行互通。而随着软视频会议的发展,用户使用软视频会议软件接入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的需求越发强烈,但目前市面没有这方面的产品和方案,本发明就是基于此而出,用于解决两大视频会议互通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实现软视频终端与传统视频终端接入同一会议的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声网软终端和传统H323/SIP视频会议终端加入同一会议,使会议参与者通过移动终端参与视频会议,保证其视频会议的参与不受会议地点限制,有效解决了视频会议场地限制不能随时随地参加会议的问题,更好的扩大了视频会议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实现软视频终端与传统视频终端接入同一会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管理员在会控系统发起会议,设置对应的声网会议channel、SIP/H323MCU会议ID,设置本次会议专属的声网会议channel、SIP/H323MCU会议ID,使得参会者能够根据声网会议channel和SIP/H323MCU会议ID进入视频会议的房间;
其中H323指ITU-T H.323协议,H323终端指遵循ITU-T H323协议族的信令处理单元及视频会议终端,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是IETF组织制定的多媒体通信协议,即RFC 3261,SIP终端指遵循RFC3261协议的信令处理单元及视频会议终端;
S2: 需参加会议的声网软终端注册会控系统后获取声网会议channel,接入声网服务器对应的channel,参会者;
S3: H323/SIP解析对接系统注册会控系统后获取声网会议channel、SIP/H323 MCU会议ID,分别接入声网服务器对应的channel、SIP/H323MCU会议ID;
S4: 需参加会议的H323/SIP终端获取SIP/H323 MCU会议ID,接入会议;
S5: 在声网软终端接入H323/SIP会议后,声网软终端将音视频数据流发送到媒体处理单元,媒体处理单元根据各自归属,转发给H323/SIP解析对接系统,H323/SIP解析对接系统处理后转发至会议下各H323/SIP终端;
S6:H323/SIP终端将音视频数据流发送到H323/SIP解析对接系统,H323/SIP解析对接系统将数据转发至媒体处理单元,媒体处理单元根据各自归属,将视频数据转发给声网软终端解析对接系统,声网软终端解析处理后转发会议下各声网软终端,音频数据选择当前主席端数据转发至声网软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媒体处理单元可以同时容纳100个声网软终端接入H323/SIP会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音视频数据流包括视频图像及声音信号生成的全音景视频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方电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方电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341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装箱的消防系统结构
- 下一篇:一种真空玻璃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