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7200.7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4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河民;刘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林德强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低温 碳化 脱水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这种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和酸性药剂混合,进行酸析处理;2)将步骤1)的出水进行固液分离;3)将步骤2)的出水和碱性药剂混合,进行中和处理;4)将步骤3)的出水引入厌氧反应器,进行厌氧处理;5)将步骤4)的出水进行一级缺氧/好氧处理;6)将步骤5)的出水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出水进行一级芬顿处理;7)将步骤6)的出水进行二级缺氧/好氧处理;8)将步骤7)的出水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后的出水排放。本发明能够实现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的达标排放,降低污泥低温碳化的使用成本,有利于促进污泥低温碳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填埋是我国污泥处理的主要方式,占比约为65%,随着填埋场地资源越趋紧张,填埋处置的发展空间受限。进一步提高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与资源化水平是解决污泥出路的必然选择。降低含水率是实现减量化的首要方法,也为后续的资源化提供良好的条件。传统的污泥机械脱水有带机、离心机和板框压滤机等,其中高压板框压滤脱水率较高,但也仅能将污泥的含水率降至60%左右。为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可采用的技术有低温干化、热干化和好氧高温堆肥等,然而,干化、堆肥技术处理时间长、效率低,无法满足工程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可高效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技术,以实现污泥高水平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污泥低温碳化是一种高效的污泥破壁脱水技术,其在温度240~250℃,压力4~6MPa的条件下,使污泥中的细胞完全裂解,裂解后的污泥再次脱水,不用加脱水药剂,即可将污泥含水率降至30%以下,风干后可降低至10%以下。由于脱水后的最终产物具有较高的热值(焚烧产热),外形与碳类似,所以称为碳化技术,又由于污泥裂解的温度控制在300℃以下,区别于中温碳化(400~500℃)和高温碳化(800℃),所以称为低温碳化技术。
污泥低温碳化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泥脱水减量技术,虽然实现了污泥的深度脱水和资源化,但也生成了高COD、高氮磷的污泥脱水液,其COD在20000~80000mg/L,TN在2000~8000mg/L,TP在50~500mg/L,数值随处理的污泥浓度、温度、时间和循环次数而变化。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约有40%的COD是不可降解或难降解的,并且脱水液中含有大量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使其具有强烈的发泡性,并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对厌氧(产甲烷过程)、好氧(硝化过程)生物过程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脱水液的生成极大提高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对污水处理系统的达标排放构成严重威胁。同时,这也加大了污泥低温碳化技术的应用成本。因此,开发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处理技术,对污泥低温碳化技术的应用推广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的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的处理系统。
为解决脱水液的发泡、生物抑制等问题,本发明人通过多次的试验,开发了一种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酸析工艺去除部分难降解COD、降低生物抑制强度,其后,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处理工艺使其达标排放。本发明解决了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的处理问题,能够促进污泥低温碳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本发明所述的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是指将污泥在温度为240℃~250℃,压力为4MPa~6MPa的条件下裂解,然后脱水得到的废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污泥低温碳化脱水液和酸性药剂混合,进行酸析处理;
2)将步骤1)酸析处理后的出水进行固液分离;
3)将步骤2)固液分离后的出水和碱性药剂混合,进行中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7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