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智能终端对激光异物清除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7129.2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9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吴英迪;刘传利;秦岩;陈永欣;魏哲;苏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5/232;G08C17/02;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薛平;周晓飞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智能 终端 激光 异物 清除 设备 进行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智能终端对激光异物清除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与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执行机构控制装置、通信装置和智能终端;其中,所述智能终端用于:基于相机反馈的异物图像或异物视频信号,设置云台、激光器和调焦滑台的相应控制指令,将所述相应控制指令通过通信装置发送至执行机构控制装置;所述执行机构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相应控制指令控制云台、激光器和调焦滑台动作,实现异物清除。本发明将激光异物清除设备的控制界面和计算任务分离出来转移到便携智能终端上,并利用无线连接对设备进行操控的方法,能够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控制系统的体积/成本并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压输电网络线异物清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利用智能终端对激光异物清除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高压电线上缠绕的异物是高压输电网络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短路事故占到外力破坏引致事故的一半以上。因此,对输电线上异物的及时清除是电力行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传统使用人工清除的做法效率低,风险高;而使用无人机、挂线机器人等进行清除的方法操控难度较大,自损率高,且容易带来次生危害。近年来,使用激光从地面远距离清除电线上异物的方法,凭借便于运输,操作方便,清除迅速,对输电线缆的安全性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清理的主流方式。
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用于异物清除的激光设备,对激光指向、焦点、功率等的控制决定了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因此其控制部分的硬件和算法至关重要。针对清除任务中涉及的算法,例如视频识别,聚焦,清除方式等,很多研究者已进行过深入研究。但从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这部分设备大部分集供电、驱动、控制、运算、显示、操作界面于一体,使用专用工控机作为控制硬件系统的核心,处理控制算法并操作各子系统,这样存在如下两个主要缺点:(1)系统复杂带来的成本高、使用不便、可靠性不足等问题;(2)对系统部件的维护及对算法、控制方法的升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智能终端对激光异物清除设备进行控制的装置,用以实现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控制系统的体积/成本并提高使用的灵活性,该装置包括:包括:执行机构控制装置、通信装置和智能终端;
其中,所述智能终端用于:基于相机反馈的异物图像或异物视频信号,设置云台、激光器和调焦滑台的相应控制指令,将所述相应控制指令通过通信装置发送至执行机构控制装置;
所述执行机构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相应控制指令控制云台、激光器和调焦滑台动作,实现异物清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智能终端对激光异物清除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用以实现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控制系统的体积/成本并提高使用的灵活性,该方法包括:
智能终端接收相机反馈的异物图像或异物视频信号,基于相机反馈的异物图像或异物视频信号,设置云台、激光器和调焦滑台的相应控制指令,将所述相应控制指令通过通信装置发送至执行机构控制装置;
执行机构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相应控制指令控制云台、激光器和调焦滑台动作,实现异物清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利用智能终端对激光异物清除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利用智能终端对激光异物清除设备进行控制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中使用工控一体机来完成供电、驱动、控制、运算、显示、操作界面的技术方案相比,通过将激光异物清除设备的控制界面和计算任务分离出来转移到智能终端上,并利用无线连接通过通信装置和执行机构控制装置对激光异物清除设备进行操控,能够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控制系统的体积/成本并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未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71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调整姿态的座椅
- 下一篇:一种蔗渣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