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7007.3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8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飞;欧阳铁球;田红武;曾鑫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精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70/54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乌景瑞 |
地址: | 4111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预浸料 成型 复合材料 制品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热塑性预浸料按设计图案进行裁剪,并按照铺层设计方案进行叠放;2)将铺层叠放好的材料进行超声点焊形成毛坯并定型;3)将毛坯夹放在两块钢板之间,然后送入成型设备的加热模具进行加热处理;4)将毛坯从钢板间取出,放入成型设备的低温模具内进行成型固化;5)将半成品进行轮廓修整和表面处理,制得成品;6)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本发明采用集成加热模具和低温模具的成型设备进行制造,简化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本发明的成型设备的加热模具和低温模具通过隔热板隔开,能独立保持恒温,设备不需要频繁的进行升温降温操作,从而降低了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复合材料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复合材料制品被广泛应用于建材、体育、汽车、航空航天等各行各业。由于传统的热固性复合材料本身具有不溶、不熔的特性,几乎无法二次成型,并且热固性制品破坏很难修复,废品不可回收,长期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极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热塑性材料成型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年用量已经超越了热固性复合材料。
相比于传统的热固性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加热可熔融的特性,能够在高温下成为粘流状态,重新获得加工性能;而在温度降低时,材料又重新固化,获得使用性能。基于此,热塑性材料具有良好的二次成型性能,并且热塑性制品能够进行熔融连接、修复,废品可回收利用,是一种环保材料。伴随许多高性能的热塑性材料不断被开发,热固性材料相对于热塑性材料的性能优势也在逐渐削弱,而且热塑性材料成型快、成型方式多样化,更适用于自动化生产。
当前,热塑性预浸料的成型方式普遍还是使用一组模具,将模具先加热后冷却,这种方法成型效率低,能源消耗较大。或者是利用多套设备,将每一组工序单独处理,这种方法设备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的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它生产效率高,耗能低,能降低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价格。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热塑性预浸料按设计形状进行裁剪,并且按照铺层设计方案进行叠放;
2)将铺层叠放好的材料进行超声点焊形成毛坯,并对毛坯定型;
3)将毛坯夹放在两块钢板之间,然后一起送入成型设备的加热模具,对毛坯进行加热处理;
4)将毛坯从钢板间取出,放入成型设备的低温模具内,然后模具闭合,进行成型固化;
5)将成型固化得到的半成品进一步进行轮廓修整和表面处理,制得成品。
6)将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上述的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中,步骤3)、4)中的成型设备包括加热模具和低温模具,所述的加热模具包括高温模板和平面模板,高温模板和平面模板平行设置;高温模板内设有加热器;所述的低温模具包括低温模板及成型模板;所述的成型模板和平面模板固定安装在隔热板的底面和顶面上;高温模板位于平面模板上方,低温模板位于成型模板下方。
上述的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中,步骤2)中,对毛坯定型时,将毛坯装入真空袋内,然后对真空袋抽真空,实现毛坯定型。
上述的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中,步骤3)中对毛坯进行加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为230-400℃,加热时间为2-5min。
上述的热塑性预浸料成型复合材料制品的制造方法中,步骤4)中低温模具内温度为80-200℃,合模时间为5-8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精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精正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70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