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叠型微流孔负压气体样品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22508.2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合凡;宋丹林;张鑫;黄凤霞;杨欣悦;陈曦;张恬月;刘璇;王源程;周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B01D46/12;B01D46/54;B01D53/76;B01D53/44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10072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叠 型微流孔负 压气 样品 采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叠型微流孔负压气体样品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涉及气体采样技术领域,包括负压采集罐和采集管道,所述采集管道与负压采集罐可拆卸连接,且采集管道的进口端安装有臭氧过滤模块和颗粒物质过滤模块;所述采集管道内均匀间隔安装有多个隔板,且每个隔板上均设有微孔。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且使气体在采样时的采样时间范围扩大,使最终采集到的气体样品更具有代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采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层叠型微流孔负压气体样品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大气中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下同)会引起一系列污染危害,随着人们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针对大气的VOCs成分和VOCs污染源展开研究,了解其组分特征和排放特征。气体分析是分析在室温和常压下为气态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的重要方法,在石化、气体制造、环境监测、医药卫生、军事方面等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而气体采样装置在气体样品取样、保存、分析过程中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前采集气体中VOCs的方法大多采用气泵、积分控流计与采样罐结合,气泵通过出气管对采样罐进行抽气,使采样罐内的压力逐渐变小;根据负压原理,气体通过进气管自动进入到采样罐内,而在气体进入采样罐内时,积分控流计对气体进入采样罐内的流量进行控制,实现对目标气体的采集。但现有的气体在采样过程中,积分控流计的采样控制时间较长,一般在30min及以上,很难做到30min以下的稳定采样。不仅如此,积分控流计的价格也十分高昂。但是,在很多场景中,往往需要分钟级别的均匀采样,如污染源采集(一般在10min以内)或者与在线VOCs分析仪(采样时间一般在15min左右)进行数据比对时的离线罐采样采集,这时候就需要罐采样时间在15min以内与在线VOCs分析仪的采样时间保持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型微流孔负压气体样品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气体在采样时的采样时间范围更大、应用场景更多,使最终采集到的气体样品更具有代表性。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层叠型微流孔负压气体样品采集装置,包括负压采集罐和采集管道,所述采集管道与负压采集罐可拆卸连接,且采集管道的进口端安装有臭氧过滤模块和颗粒物质过滤模块;所述采集管道内均匀间隔安装有多个隔板,且每个隔板上均设有微孔。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管道上还安装有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为钝化金属片。
进一步的,所述微孔直径为0.1~10μm。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管道的进口端开设有嵌装槽,臭氧过滤模块嵌装在嵌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嵌装槽槽底安装有隔网,且臭氧过滤模块为KI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颗粒物质过滤模块包括插接在采集管道上的套筒,和层叠安装在套筒内的多个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为3层,3层过滤网的孔径沿气体进入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三层所述过滤网的孔径分别为100μm、10μm、2.5μm。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采集罐的进口端还安装有开关阀。
一种层叠型微流孔负压气体样品采集方法,将采集管道安装在负压采集罐上,将采集管道的进口端放置在待检测区,并打开负压采集罐,通过负压原理,外界的气体沿采集管道自动通过颗粒物质过滤模块、臭氧过滤模块、微孔进入到负压采集罐内,实现气体样品的采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气体在采样时的采样时间范围更大,扩展至低于30分钟的采样时间、应用场景更多,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最终采集到的气体样品更具有代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未经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225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