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光片结构、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进光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9767.1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4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01 | 分类号: | G02F1/01;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姜春咸;刘悦晗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结构 终端设备 进光量 控制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一种偏光片结构,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贴附于第一偏光片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用于根据加载的电压开启或关闭第一偏光片的偏光功能;本公开实施例的偏光片结构,其偏光功能能够被开启或关闭,可以应用在终端设备的屏下前置摄像头区域,这样无需破坏偏光片的结构即可在摄像头工作状态下增加光进入量,且在摄像头非工作状态下保证显示屏中摄像头区域与非摄像头区域对比度的一致性,提高显示效果。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进光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光片结构、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进光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全面屏或者高屏占比是手机终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因此,屏下前置摄像头的出现成为一个能让屏占比最大化的技术方案。
目前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上显示像素的阴极通常使用银线等电阻率小的金属,这些金属具有很高的反光率,因此,外界环境光照射到显示屏上后会产生反射,反射光线强的话会导致显示屏发出的光线被掩盖,导致显示屏的显示对比度变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显示屏的表面贴一层偏光片和四分之一波片,以吸收反射的环境光,提高显示屏的对比度。但是,屏下前置摄像头需要足够的采光量,这就需要增加摄像头区域的透光率,而当自然光透过偏光片时,通常情况下偏振方向与吸收轴方向一致的光线将被吸收掉,只有与透过轴方向一致的光线才能透过偏光片,这样就会有50%的光线被吸收掉,导致光透过率较低。
为了兼顾显示画面的对比度和屏下前置摄像头区域的光透过率,目前屏下前置摄像头方案包括:
(1)通过热处理等手段使屏下前置摄像头区域偏光片的偏振功能失效,可以减少偏光片对光线的吸收,让更多的光线入射到屏下前置摄像头中。
(2)将屏下前置摄像头区域的偏光片裁剪掉,没有偏光片对光线的吸收,可以让更多的光线入射到屏下前置摄像头中。
但是,上述方案对偏光片造成了破坏,导致摄像头区域对环境光的反射增强,显示对比度变差,当周围环境光亮度比较大时,显示屏中摄像头区域与非摄像头区域的对比度差别更加明显,严重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偏光片结构、终端设备及终端设备进光量控制方法。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偏光片结构,包括第一偏光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贴附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相对的两个表面;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用于根据加载的电压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光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未加载电压时,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光功能开启;当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加载大小相同极性相反的第一电压时,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偏光功能关闭,所述第一电压大于预设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片为碳纳米管偏光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透明电极。
又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用于采集终端设备外部图像的图像采集单元和如前所述的偏光片结构,所述偏光片结构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正投影与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显示单元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偏光片结构为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光片结构,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开启,并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加载所述第一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时,显示待显示图像,并停止向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加载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97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