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柔性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407004.3 | 申请日: | 2020-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5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邹勇;任铭;刘凤凤;唐巨铭;黄俊阁;吴志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王拯文 |
| 地址: | 51085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柔性 试验装置 | ||
一种地铁柔性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和试验车;试验车包括底盘、设在底盘上的车体结构、设在底盘的底部沿试验车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转向架、电气系统以及气路系统;转向架包括架体、设在架体上前后间隔设置的两组轮组,每组轮组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车轮。承载试验模块包括分别用于承载两组轮组的两组承载试验单元,承载试验单元包括滚轮承载机构以及驱动滚轮承载机构旋转或者被滚轮承载机构驱动的测功电机,滚轮承载机构包括主动滚轮、设在主动滚轮一侧并靠近主动滚轮设置的从动滚轮,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之间形成承载部。通过专门设置的试验台和试验车,可以模拟地铁在轨道上的实际运行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试验装置,尤其是一种地铁柔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通了地铁,地铁对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由于地铁是公共交通产品,车辆在投入都需要对车辆进行全面的试验,对地铁各项性能参数进行验证,验证合格后才能投入到实际运行中。
当前地铁试验由于国内没有专用的地铁试验线路,地铁产品研制完成后,由于制造商的厂线通常没有试验所需直流电源,而且厂线的线路短,不满足试验要求,其试验只能在用户的实际运行线路上进行。
在用户的实际运行线路上开展试验,只能等产品开发完成后进行,如果试验过程中出现大问题时,需要将产品返回到制造厂家的工厂内,对问题整改及其不方便,其他问题受现场条件限制,处理问题不方便。
其次,由于地铁线路建设的周期长于地铁产品研制的周期,产品试制完成后,无法进行试验,线路完成建设后又急于投入运行,导致线路从建设到投入运行的周期长。
另外,极限试验在线路上无法模拟,车辆的极限工况无法进行试验,如果在线路上开展极限试验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柔性试验装置,采用专用的试验车和专用的试验台,能够通过试验车和试验台进行地铁的多种模拟试验,提高试验效率以及缩短试验周期,节约试验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柔性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和试验车;所述试验车包括底盘、设在底盘上的车体结构、设在底盘的底部沿试验车的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转向架、电气系统以及气路系统;所述转向架包括架体、设在架体上前后间隔设置的两组轮组,每组轮组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车轮,所述电气系统包括牵引电机、速度传感器组、接地机构以及电线组,每个转向架上均设置有牵引电机、速度传感器组、接地机构,所述电线组分布在底盘的底部;所述气路系统包括用于调节底盘高度的空气弹簧模块以及用于外接气源并将外部的气源引入以供车辆制动的制动管路模块;所述试验台包括为试验车供气的气源、为试验车供电的电源以及与两个转向架对应设置的两组承载试验模块,所述试验车的一侧伸出有空气弹簧模块进气口和制动管路模块进气口,所述气源通过空气弹簧模块进气口和制动管路模块进气口为空气弹簧模块以及制动管路模块供气;所述承载试验模块包括分别用于承载两组轮组的两组承载试验单元,所述承载试验单元包括滚轮承载机构以及驱动滚轮承载机构旋转或者被滚轮承载机构驱动的测功电机,所述滚轮承载机构包括主动滚轮、设在主动滚轮一侧并靠近主动滚轮设置的从动滚轮,所述主动滚轮和从动滚轮之间形成承载部。
进一步的,所述速度传感器组包括收集整车速度信号并为空气制动系统提供速度信号的第一速度传感器以及用于ATC系统的第二速度传感器,所述转向架对应每组轮组设置有一个轮轴,其中一条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速度传感器和第二速度传感器,另一条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速度传感器和接地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弹簧模块对应两个转向架分别设置有一个空气弹簧单元,所述空气弹簧单元包括两个空气弹簧、两个高度阀以及设在两个空气弹簧之间的差压阀,所述差压阀连接在两个空气弹簧的辅助气室之间;空气弹簧模块进气口分别通过四条第一进气管道与四个高度阀的总风侧连通,高度阀空簧侧通过第二进气管道与空气弹簧连通,位于同一转向架上的两个空气弹簧通过差压阀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70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