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域回归的SPSO车载蓄电池SOC在线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6454.0 | 申请日: | 2020-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志;班宏伟;王佳兴;刘震;刘子铭;朱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回归 spso 车载 蓄电池 soc 在线 预测 方法 | ||
一种基于数域回归的SPSO的车载蓄电池SOC在线预测方法,将电池电压、电流和表面温度等物理量作为输入量,蓄电池SOC作为输出量,首先确定车辆行驶工况,通过ADVISOR软件生成车载复合电源各个模块的训练和测试数据集;然后建立基于数域回归的SPSO车载蓄电池SOC在线预测模型,初始化模型权重参数和偏置参数,并对核参数、惩罚系数进行寻优;再将最优基本参数作用于系统,计算出预测模型输出权值;最后在新的样本到来时通过滚动优化与反馈校正,对整个工况预测模型输出权值进行在线更新。所述预测模型避免了大量矩阵逆运算,可以对蓄电池SOC进行准确、快速的在线预测,达到对蓄电池的保护和能量管理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基于数域回归的SPSO(Super PlaneSpeed Optimizer,SPSO)车载蓄电池SOC(State Of Charge,SOC)在线预 测模型。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是当今汽车领域共同面临的问题,新能源汽车能有效 地缓解这一现状。而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的能源之一,为充分发挥电池组 性能优势、延长电池寿命以及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因此需要对电池 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SOC作为电池内部特性不可直接对其进行测量, 一般通过检测电池的充放电电压、充放电电流、温度和电池老化程度等外部特 性参数,并运用一些算法进行预测获得。
常用的电池SOC预测方法有以下六种:(1)基于安时计量的预测方法,安时 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在模型等效时会出现误差积累,很难得到稳定的 精确值。(2)基于开路电压(OCV)的预测方法,应用于内部达到平衡状态的 蓄电池,其开路电压与SOC有很好的映射关系,但开路电压的稳定需很长的时 间,不适合在线预测。(3)基于电池内阻特性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电池内 阻容量的关系来判断蓄电池当前容量,需要建立模型来估算电池的内阻,计算 量大且受温度、放电状态等影响的影响,导致与SOC映射关系不稳定,将极大 影响预测结果的准确性。(4)基于Kalman滤波器递推算法的预测方法,Kalman 滤波法将蓄电池看作动态系统,SOC作为系统内部的一个状态量,建立状态空 间模型,尤其适合电流波动较剧烈的动力电池SOC估计,但其递推过程涉及复 杂的矩阵求逆运算且初始SOC值不好确定。(5)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来实现蓄电池SOC的预测,该方法不需 外加电流和信号处理,避免了传统方法对模型的依赖,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 抗干扰能力。但传统神经网络存在过拟合、梯度消失和依赖于经验参数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SOC预测方法存在的缺点,基于数域回归的超平面极速优化器 (SuperPlane Speed Optimizer,SPSO)的车载蓄电池SOC在线预测的方法提供 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主要是依靠数域回归方法的两个特点:
(1)依靠数域回归方法的数学特性,在进行初始输出权值离线求解时,对输 出权值表达式进行数域回归求解后,不再需要传统的矩阵求逆运算,只利用简 单的四则运算便可实现输出权值求解,加快了求解速度;
(2)在参数离线求解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输出参数在线更新,充分利用计算初 始输出权值存储的信息,当新的样本到来时,实现对历史样本数据的过滤,进 而δN+1的计算可在δ的基础上进行,从而实现基于超平面极速优化器的SOC在 线的准确、快速预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数域回归的SPSO车载蓄电池SOC在线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以下步骤:
步骤1,基于车载蓄电池SOC预测模型,给定一段数据样本随机初始化网 络模型的输入权值和偏置参数;
步骤2,选择简单、适应性强的多项式核函数,并对核参数χ及惩罚系数c 进行寻优,将寻优的特征参数应用到预测模型中,计算出超平面极速优化器的 初始输入权值ωi和偏差b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64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