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生物结皮种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3458.3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魏鑫丽;程向敏;张婷婷;杨秋霞;王延延;魏江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10 | 分类号: | C12N11/10;C12N11/04;C09K17/40;C12R1/645;C12R1/90;C09K10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灏增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生物 结皮种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生物结皮种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便携式生物结皮种源,包括由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 pusillum)F07020、石果衣共生藻(Diplosphaera chodatii)A07020和成型培养基质制成的生物结皮种源小球。本发明有利于形成更接近自然状态下采集的地衣体的种源,可大规模应用到荒漠化土地治理工程中,有利于促进人工生物结皮的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提出一种便携式生物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同时可促进地衣共生结构的形成。
背景技术
荒漠地区降水稀少,土壤中的蓝细菌、地衣、苔藓、细菌、真菌等生物附着缠绕在地表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微型生物结皮。根据结皮不同演替阶段占优势的生物不同,可以分为蓝细菌结皮、地衣结皮、苔藓结皮。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结皮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逐渐提高,生物多样性也呈上升的趋势。地衣是一种由地衣型真菌与相应的藻类或蓝细菌组成的互惠共生体,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其广泛。它们的生命周期较长,能够耐受严酷的生存环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的地衣具有特殊的干旱适应性,地衣结皮可降低地表的风蚀、水蚀,有利于提高地表的稳定性。同时地衣体内还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对提高荒漠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魏江春院士提出了“沙漠地毯工程”的设想,即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复制微型生物结皮,应用于荒漠地区进行生态修复。
但是地衣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缓慢,荒漠地区代表性的地衣形态—壳状地衣更是以每年直径低于0.8mm的速度生长,长期采集荒漠地衣来构建生物结皮显然是不可长期使用的。实验室条件下扩大培养的石果衣共生菌和共生藻,在野外应用过程中又受到液态培养物不易携带等限制,不利于大规模应用于改善荒漠地区的地表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荒漠地区干旱少雨、风蚀、水蚀引起的土壤生产力下降等现象以及沙尘暴天气;当前采用的一些固沙措施存在环境污染,运输成本高,不易携带的问题,而应用于野外的固沙生物材料应当环保安全,便于携带。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生物结皮种源,包括由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pusillum)F07020、共生藻(Diplosphaera chodatii)A07020和成型培养基质制成的生物结皮种源小球,其中所述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pusillum)F07020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3893,所述共生藻(Diplosphaerachodatii)A07020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3892。
进一步,所述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 pusillum)F07020与共生藻(Diplosphaera chodatii)A07020的质量比为3:1。
进一步,所述成型培养基质包括海藻酸钠水溶液和硝酸钙水溶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生物结皮种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pusillum F07020和共生藻Diplosphaera chodatiiA07020的培养,所述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pusillum)F07020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3893,所述共生藻(Diplosphaerachodatii)A07020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3893;
2)将步骤1)中培养的石果衣共生菌Endocarponpusillum F07020和共生藻Diplosphaera chodatiiA07020的培养物去除培养基质后烘干,得到单位体积石果衣共生菌和石果衣共生藻干重;
3)将石果衣共生菌和石果衣共生藻的混合匀浆离心沉淀加入到海藻酸钠水溶液中,得到混合液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34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桑黄药材中制备原儿茶酸的方法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