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系铝合金材料及其铸锭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92942.0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6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军;曹俊生;张帅;万东海;洪大钧;胡志同;成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0 | 分类号: | C22C21/10;C22B9/18;B22D7/00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刘宇宸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材料 及其 铸锭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7系铝合金材料及其铸锭的制备方法,重量百分比(wt%)的组份为:Cu(1.2%~2.6%),Zn(5.1%~6.7%),Mg(1.9%~2.7%),Zr(0~0.15%),Si(≤0.4%)、Fe(≤0.5%)、Mn(≤0.3%)、Cr(≤0.28%)、Ti(≤0.2%),Al(余量);电渣锭铝锭的表面无疏松、气孔等表面缺陷,铸锭无明显偏析,铸锭后续生产过程中无热裂纹产生,提高了铸锭的合格率;由下而上逐渐凝固,凝固过程在渣壳的包裹中完成,形成光洁的铸锭表面,同时由下而上的凝固过程也保证了金属锭的结晶组织均匀致密,采用多电极电渣重熔可有效的降低金属熔池的深度,熔池从单电极深“V”型变得更加平缓,从而有效的减轻大规格Al电极的偏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7系铝合金材料及其铸锭的制备方法,铝合金铸锭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7系铝合金凝固温度区间较宽,元素在顺序凝固过程中的分布均匀性受非平衡凝固条件影响,导致成分偏析,由于顺序凝固,大的温度梯度会影响晶粒形核和生长,导致铸锭组织不均匀,并且凝固不同步导致铸锭成型后本身存在很大热应力,严重时会导致铸锭开裂,在大规格的铸锭制备过程中,凝固行程较长时,成分偏析、组织不均匀和热应力问题必然得以放大,导致大规格7系铝合金铸锭均匀和开裂现象性尤为突出,导致铸锭成型后的性能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7系铝合金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7系铝合金铸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7系铝合金材料,其中,重量百分比(wt%)的组份为:Cu(1.2%~2.6%),Zn(5.1%~6.7%),Mg(1.9%~2.7%),Zr(0~0.15%),Si(≤0.4%)、Fe(≤0.5%)、Mn(≤0.3%)、Cr(≤0.28%)、Ti(≤0.2%),Al(余量)。
一种7系铝合金铸锭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7系铝合金材料在熔炼炉内熔炼成而后成型若干电极棒,电极棒的直径为180~320mm、长度为2000~2500mm;
步骤二、将支电极棒连接到电渣重熔炉的假电极,在水冷结晶器内加入电渣由40~50%的KCl、20~40%的NaCl、余量的冰晶石混合而成的电渣;
步骤三、经变压器及短网导线通电,电流通过电渣,从而在渣池中形成大量热量,将处于其中的金属电极棒,融化形成的金属熔滴从电极棒端部滴落,穿过渣池进入金属熔池,在底水箱由下而上对水冷结晶器强制冷却下逐渐凝固得到直径为480~750mm铸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电渣锭铝锭的表面无疏松、气孔等表面缺陷,铸锭无明显偏析,铸锭后续生产过程中无热裂纹产生,提高了铸锭的合格率;由下而上逐渐凝固,凝固过程在渣壳的包裹中完成,形成光洁的铸锭表面,同时由下而上的凝固过程也保证了金属锭的结晶组织均匀致密,多电极电渣重熔可有效的降低金属熔池的深度,熔池从单电极深“V”型变得更加平缓,从而有效的减轻大规格Al电极的偏析。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电渣重熔炉内使用的示意图;
图中:1-假电极;2-自耗电极;3-水冷结晶器;4-渣池;5-熔池;6-渣壳;7-铸锭;8-底水箱;9-熔滴;10-变压器;11-短网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参见图1所示。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2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