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384109.1 申请日: 2020-11-30
公开(公告)号: CN112553744A 公开(公告)日: 2021-03-26
发明(设计)人: 赵建盈;田晓姗 申请(专利权)人: 陕西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D03D15/00 分类号: D03D15/00;D03D15/267;D03D13/00
代理公司: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代理人: 慕安荣
地址: 713100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玻纤混织 织物 及其 织造 方法
【说明书】:

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本发明提出的玻纤混织织物由多种纤维纱线混合织造而成。多种纤维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Q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选取不同纤维原料,设计不同的经纬纱排列比例,通过整经、穿综、穿筘等过程后形成的经纱排列和织造过程选纬、引纬、提综设置,在喷气织机织得纱线比例不同、组织结构不同的玻纤混织织物。本发明通过纱线排列和织物组织,解决了高温下先烧蚀其中一种原材料,另外的原材料还以骨架支撑的方式继续起到保护作用,克服高温烧蚀整体脱落的不足,满足一些耐温、烧蚀、透波、绝缘、机械性能等综合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工业用纺织产品,特别设计一种喷气织机混合机织物。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高强度、耐高温、绝热、耐腐蚀等优良性能,作为增强材料、绝热材料等各种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程、汽车制造、化工、体育器材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巨大。E玻璃纤维即无碱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绝缘性能,耐温水平400℃,广泛用于工业织物、体育器材等领域;S玻璃纤维即高强度玻璃纤维,比无碱玻璃纤维的抗拉强度高25%,弹性模量86000MPa,耐温水平700℃,由于价格较贵,较多用于国防军事领域。

Q纤维即石英纤维,是指SiO2含量高于99.95%以上、丝径在1~15μm的特种的纤维,由高纯二氧化硅和天然石英晶体制造而成,纯度极高,一般使用温度在1050℃,在高温和透波,绝缘方面,Q纤维是目前复合材料中性能很好的。但因价格昂贵,目前仅用于部分军工、航空航天领域。

POD纤维即改性聚芳噁二唑纤维,为一种化学纤维,POD纤维具有很好的阻燃性,可耐温250℃,极限氧指数(LOI)值可达30%,POD纤维耐高温性能优于PPS、Nomex和Tanlon,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染色性,应用前景广泛。

未来玻璃纤维行业的发展重点将致力于高新技术领域、新型材料工业、资源环境等领域制品的研发和生产。因此,为了满足最终制品的综合性能,充分发挥各类纤维优势,扬长避短,选用成分不同、功能各异的玻璃纤维原材料或化纤阻燃纤维进行混织,也成为玻纤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近年来,玻纤混织织物及其制品因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已逐渐被工业、军工等领域接受,但其规格品种、应用范围仍有待丰富和拓展。

在公告号为CN202865496U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混纺织物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采用聚酰胺复合纤维和聚氨酯抗静电复合纤维交织形成混纺织物。在申请号为201410588300.6的发明创造中提出了一种玻纤芳纶混编织物及其生产方法,涉及玻纤与芳纶交织形成混编织物。在申请号为CN201621408622.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将碳纤维与玻璃纤维呈十字相互交错、层叠铺设,通过编织形成复合结构的碳纤维玻纤混编织物。上所述发明创造中均未涉及到POD纤维与玻纤混织后的得到的E玻璃纤维POD纤维、S玻璃纤维POD纤维、S玻璃纤维Q纤维POD纤维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温烧蚀整体脱落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玻纤混织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玻纤混织织物由多种纤维纱线混合织造而成;所述多种纤维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或者为S玻璃纤维纱线、Q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

当采用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混合织造时,以所述E玻璃纤维纱线与POD纤维纱线分别作为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中,第1根、第2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3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4根纱线、第5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6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所述纬纱中,第Ⅰ根、第Ⅱ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第Ⅲ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第Ⅳ根、第Ⅴ根纱线为E玻璃纤维纱线,第Ⅵ根纱线为POD纤维纱线。依此循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华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41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