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的直流继电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75877.0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2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贤卫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路 能力 提升 直流 继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的直流继电器,其包括壳体、磁路组件、动触机构、静触组件以及导磁组件,其中:壳体内形成安装腔,线圈单元组件、动触机构以及导磁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线圈单元通电时,产生磁场使动铁芯向内部磁路空间移动,并使动触桥与两静触组件抵触,使两静触组件导通。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的直流继电器,当系统回路短路时,此时通过动触桥的电流强度远大于继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强度,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急剧增大,对第二导磁体产生向第一导磁体力则大于第二弹压件以及动触桥受到静触组件的斥力合力,因此即便是处于短路情况下,动触桥仍可保持与静触组件导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的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技术的直动式磁路结构的直流继电器,其内部通过动触桥与跟外部连接的静触头通过磁路系统进行驱动来实现接通与断开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面对与短路状况时,由于通过动触桥的电流非常大,动触桥与静触头接触区域会产生电动斥力,此斥力在足够大的情况下会将动触桥推开,从而造成继电器异常断开起弧燃烧甚至爆炸。
针对于目前电动汽车行业应用的直流继电器,由于电池系统的越来越大的能量,这样会要求直流继电器的抗短路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要兼容此类开关装置的外形尺寸与成本的考量。
因此亟需一种具有一定抗短路能力的继电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抗短路能力提升的直流继电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继电器短路造成动触桥与静触头断开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的直流继电器,其包括壳体、磁路组件、动触机构、静触组件以及导磁组件,其中:壳体内形成安装腔,线圈单元组件、动触机构以及导磁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静触组件相对动触机构延伸至安装腔内;动触机构包括驱动杆、动触桥、第一弹压件以及第二弹压件,动触桥与驱动杆活动连接,静触组件指向动触桥为第一方向,第一弹压件一端固定于安装腔内,另一端驱动驱动杆向第一方向移动,第二弹压件一端与驱动杆连接,另一端驱动动触桥沿第一方向反向保持于驱动杆;磁路组件包括线圈单元以及动铁芯,驱动杆与动铁芯固定连接;线圈单元通电时,产生磁场驱动动铁芯沿第一方向反向移动,并使动触桥与两静触组件抵触,使两静触组件导通,线圈单元断电时,第一弹压件驱动驱动杆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使动触桥与两静触组件分离;导磁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体以及第二导磁体,第一导磁体固定于安装腔内,第二导磁体与动触桥连接,且第一导磁体以及第二导磁体合围于动触桥的四周;当系统回路发生短路时,流经动触桥的电流强度增加,第一导磁体与第二导磁体中磁场强度增加,使第一导磁体与第二导磁体互相吸引,以抑制动触桥与静触组件脱离。
优选的,磁路组件还包括隔板以及轭铁单元,线圈单元设置于安装腔远离静触组件的一端,隔板设置在线圈单元靠近静触组件的一端,轭铁单元、隔板以及壳体至少部分包覆于线圈单元外围、位于线圈单元内侧且未包覆部分形成内部磁路空间,动铁芯设置在线圈单元内侧,线圈单元通电时,驱动动铁芯向内部磁路空间移动,直至动铁芯与隔板抵接,并与轭铁单元、隔板以及壳体形成闭合磁路。
优选的,动触机构还包括限位件,驱动杆贯穿隔板设置,动触桥设置在驱动杆靠近静触组件的一端,第一弹压件与动铁芯连接,限位件固定连接于驱动杆远离动铁芯的一侧,第二弹压件以及动触桥被限制在驱动杆轴肩以及限位件之间移动。
优选的,导磁组件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设置在隔板远离线圈单元的一侧并被固定于安装腔内,固定座开设安装孔,第一导磁体两端贯穿于安装孔。
优选的,抗短路能力提升的直流继电器还包括保护壳,保护壳包括外盖以及外壳,外盖与外壳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保护腔,壳体设置在保护腔内,外盖开设有与静触组件相配合的第二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58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