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开关装置的动触桥保持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75850.1 | 申请日: | 2020-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2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1/20 | 分类号: | H01H1/20 |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贤卫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路 能力 提升 开关 装置 动触桥 保持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开关装置的动触桥保持结构,包括保持架、顶板、连接件、动触桥、导磁件以及弹性件,其中:保持架与顶板两端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两端开口的安装口,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安装孔内且与动触桥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环绕安装孔外侧布置、并抵压于抵持部的远离动触桥的一侧,以对抵持部施加向动触桥的力。本发明中,由于动触桥和导磁件采用连接件进行连接固定,可以将导磁件较好的限位,使得顶板和导磁件在系统回路出现较大电流如短路电流的状况下吸合稳定,另外还可以使导磁件和动触桥间沿厚度配合无间隙,在多个动触桥结构中动触桥与静触头导通时,各个弹性件压缩量保持一致,以提供一致的机械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开关装置的动触桥保持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技术的直动式磁路结构的直流开关装置,其内部通过动触桥与跟外部连接的静触头通过磁路系统进行驱动来实现接通与断开功能,在实际应用中面对与短路状况时,动触桥与静触头接触区域会产生电动斥力,此斥力在足够大的情况下会将动触桥推开,从而造成开关装置异常断开起弧燃烧甚至爆炸。
针对于目前电动汽车行业应用的开关装置,由于电池系统的越来越大的能量,这样会要求开关装置的抗短路能力也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要兼容此类开关装置的外形尺寸与成本的考量。
现提供一种设计想法,是在动触桥四周分别设置导磁件,在动触桥中流过短路电流时,周围产生磁场,分离的导磁件会由于磁力互相吸引,从而抑制动触桥和静触头分离,一部分导磁件被固定,另一部分导磁件则设置在动触桥与弹簧之间,并且跟随动触桥一起移动,由于该导磁件仅被弹簧抵压在动触桥上,动触桥和该导磁件之间没有固定,在运动过程中难免带来各种不稳定因素,例如动触桥和该导磁件有间隙,影响弹簧压缩量,导致同样结构的机构机械参数不一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抗短路能力提升开关装置的动触桥保持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开关装置抗短路能力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短路能力提升开关装置的动触桥保持结构,其包括保持架、顶板、连接件、动触桥、导磁件以及弹性件,其中:保持架与顶板两端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两端开口的安装口,安装口开口方向所在直线为第一轴线;动触桥沿第一轴线设置在安装口中、且抵触于顶板;导磁件设置在安装口内并与动触桥连接,导磁件包括抵持部和弯折部,抵持部开设安装孔,两弯折部分别连接于抵持部两端,并与抵持部沿第一轴线周向环绕动触桥设置,两弯折部分别远离抵持部的一端均与顶板相对;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一体连接,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安装孔内且与动触桥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环绕安装孔外侧布置、并抵压于抵持部的远离动触桥的一侧,以对抵持部施加向动触桥的力,从而沿垂直于动触桥的与抵持部抵触面的方向定位导磁件;弹性件设置在安装口内,并与导磁件抵接;动触桥抵触并导通两静触头且动触桥中通入短路电流时,顶板和导磁件由于电生磁互相吸引,以抑制动触桥与静触头分离。
优选的,动触桥沿第一轴线法面截面呈矩形,且动触桥环绕第一轴线的四个侧面分别与顶板、两弯折部以及抵持部相对。
优选的,动触桥的与抵持部抵接侧形成第一配合部,抵持部的与动触桥抵接侧形成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配合,以沿第一轴线方向定位动触桥。
优选的,第一配合部为凸台,第二配合部为凹槽。
优选的,保持架两端开设定位口,顶板两相对侧分别形成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定位孔相配合以定位并固定顶板。
优选的,抗短路能力提升开关装置的动触桥保持结构还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保持架远离顶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同力同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58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