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300MPa级高强高塑低成本热轧钢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0607.0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1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赵景全;王中辉;王大伟;李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4;C21D8/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邢黎华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300 mpa 高强 低成本 轧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00MPa级高强高塑低成本热轧钢,属于热轧极高强钢领域,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C:0.12~0.22%,Si:1.0~2.0%,Mn:2.0~3.0%,Al:0.8~1.8%,P≤0.015%,S≤0.005%,Re:0.002~0.004%,Ti:0.02‑0.07%,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用于商用车与载重车等零部件生产,有利于零件的高强减薄与塑性成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高强钢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抗拉强度1300MPa级高强高塑低成本的热轧钢板及钢带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汽车领域节能与环保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对热轧钢板提出了强度更高、塑性更好、表面质量更优等综合特性要求,以达到高强减薄、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目的。
通常,抗拉强度在1300MPa以上的热轧高强钢,多采用Ni-Mo-Ti扩散,进而形成细小的Ni3Mo、Ni3Ti、Fe2Mo等沉淀析出相,在变形过程中,这些析出相会与位错、层错发生强烈的交互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材料强度的目的。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稀土超强钢及其制备方法》(CN201811558118.0)利用组分:Ni 13.00~16.00%,Al 0.30~4.00%,Mo 0~4.00%,Nb 0.60~0.80%,C 0.03~0.08%,B 0.01~0.02%,Mn2.10~5.50%,W 0.10~0.20%,稀土0.005~0.10%,Fe余量,来进行极高强钢生产;其机理在于溶质原子通过上坡扩散形成Ni-Mo-Ti富集区,进而形成细小的Ni3Mo、Ni3Ti、Fe2Mo等沉淀析出相,在变形过程中,这些析出相会与位错、层错发生强烈的交互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材料强度的目的。但以上制备方式存在以下缺陷:①但随强度增加,共格畸变非均匀分布,从而增大材料在变形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倾向,使该合金在具有很高强度的同时,无法同时保持较好的塑性,不能满足高强减薄、塑性加工的要求;②合金元素的大量使用导致成本也大大升高,限制了其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拉强度1300MPa级高强度高塑性热轧钢生产方法,用于促进车辆、机械、建筑、电力、公路等领域零部件轻量化高强减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300MPa级高强高塑低成本热轧钢,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C:0.12~0.22%,Si:1.0~2.0%,Mn:2.0~3.0%,Al:0.8~1.8%,P≤0.015%,S≤0.005%,Re:0.002~0.004%,Ti:0.02-0.07%,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Al/Re比值在240~450之间。
上述P/Re比值在1.6~3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从组织相变强化设计原理出发,采用超高强度的化学成分设计,通过超快冷及润滑轧制工艺,获得有利于强度增加与塑性改善的马氏体+铁素体+适量残余奥氏体及细晶强化组织。钢中残余奥氏体在外力作用下,转变为马氏体,可以显著提高强度;
2、因残余奥氏体吸收外界应力,可以缓解钢中裂纹萌生而获得良好的塑性;
3、润滑轧制工艺,可以有效降低轧制负荷,有利于薄规格轧制与板型控制;同时,采用超快速冷细晶强化,提高强度、改善塑性;
4、没有添加铌、铬等成本高的元素,可以明显降低成本;
5、屈服强度ReL≥1000MPa、抗拉强度Rm≥1300MPa、断后伸长率A≥13%,与创新前材料相比,强度更高、塑性明显增加,且成本低、表面质量优,其推广应用潜力大,经济效益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0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