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3553.5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3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文峰;朱勇;陈铭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8/10 | 分类号: | F24F8/10;F24F8/192;F24F8/30;F24F11/89;F24F110/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多功能 空气净化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方法与装置,包括:(a)将直流供电电源连接直流变压器输出产生净化空气等离子体所需的超高电压;(b)将直流变压器输出的超高电压连接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放电电极,同时将另一极接地;(c)将催化模块放置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高效催化空气污染物;(d)开启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与自带风机对空气进行净化。该装置为高效去除PM25和有机挥发物(VOCs)等污染物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可吸入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臭氧、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尤其地,对于室内环境或封闭空间来说,由于烹饪吸烟等人为行为带来的颗粒污染物以及装修、家具等油漆与胶类物质挥发出的挥发性有机物,隐匿于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的空气中,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巨大,成为潜在的危害物。在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是用于室内或密闭空间中的技术与装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相关设备的研发也迫在眉睫。
目前的空气净化技术中,过滤法、静电法、吸附法以及催化法是常规的技术手段。等离子体是由多种活性粒子(电子、光子、正离子、负离子)以及自由基组成的呈电中性的集合体,是除气液固三台之外存在的第四种物质形态,具有高化学反应活性和导电性。其中,低温等离子体由于其利用高能电子、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使污染物分子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激发、电离和离解而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以及灭菌的目的,且在室温下进行、反应迅速、效率高而成为一种可靠的空气净化技术。但是,常规的等离子体技术的高压供应采用的交流电源极大限制了等离子体向可移动性以及便携性的发展,而且高压交流电器件的造价昂贵,价格是一般可调直流高压电源的数十倍,位置固定、电力限制、成本高昂等这些因素使得目前对于低温等离子体的研究局限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虽然目前低温等离子体在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距离实际应用、成果转化还有较大差距。
专利文献CN202010340316.0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公开的设备具有多个放电发生筒,能够高效地生产低温等离子体,但是其装置结构复杂,对放电极与接地极的材料要求较高。专利文献CN202010443188.2公开了一种新型的低温等离子体催化装置,其发明的装置可以有效达到VOCs的治理和转化,提升工作效率以及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但是由于其催化系统的加入,使其工作原理与结构都变得异常复杂,且拓展性较差。
专利文献CN201811507227.X公开了一种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设备,其提供的设备在净化室内空气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氧气的含量为室内提供新风,但是其可移动性与便携性都不够理想,应用场合受到限制。
随着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人们对于洁净、健康、舒适的空气环境要求也变得更加苛刻。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配合催化手段,在保证高效催化分解挥发性有机物的同时,又可以应用静电捕集原理去除颗粒物,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电晕放电时产生的臭氧对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也有显著帮助,未反应的臭氧在通过催化模块时被催化去除,无二次污染,多领域交叉互补可以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空气净化领域产业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障。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目前相关的技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等离子体装置结构复杂,加工成本过高,便携性与移动性不够理想,催化模块的实用性较差,对于空气的净化效率较低,不能全方位实现空气洁净等,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等离子体催化耦合技术,方法可行,装置简单,原理新颖,风阻小,成本低,设备可便携移动,工作场合不受限制,可实现多种污染物同时去除,净化效率高,无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方法与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提供能量来源的直流供电电源装置1,包括:电池,电线以及电源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35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