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方法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3553.5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3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上官文峰;朱勇;陈铭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8/10 | 分类号: | F24F8/10;F24F8/192;F24F8/30;F24F11/89;F24F110/5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多功能 空气净化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提供能量来源的直流供电电源装置(1),包括:电池,电线以及电源开关;
与直流供电电源装置(1)相连接的、用于输出能够产生等离子体的超高电压的直流变压器(2),包括:电路板,高压包模块;
与直流变压器(2)连接的、用于产生等离子体的发生装置(3),包括:外壳、放电电极及接地极;
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3)内部的、由于催化分解臭氧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催化模块(4),包括:催化剂载体和催化剂颗粒;
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3)连接的、用于提供气流动力的风机(5),包括:风机主体、滤网以及风机开关;
所述电池通过电线与电源开关相连;
所述高压包模块设置于电路板上;
所述放电电极及接地极相对设置于外壳上;
所述催化剂颗粒设置于催化剂载体上;
所述风机主体与风机开关相连;
所述滤网设置于风机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置外壳,工作指示灯;
所述装置外壳设置于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的外部;
所述工作指示灯设置于外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采用可充电电池;
所述电池的外部设置有充电接口;
所述电池能够搭配5伏或12伏适配器进行二次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压器(2)采用电路板芯片;
所述直流变压器(2)的尺寸在10cm╳7cm╳2cm范围内;
直流变压器还包括安全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3)还包括: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外壳;
所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外壳采用以下任一种材料:
-塑料;
-有机玻璃;
放置放电电极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外壳厚度为2mm-10mm,并进行等距打孔,孔径为0.5mm-2mm,孔距为5mm-20mm,打孔数为1个-10个;
所述放电电极采用以下任意一种材质:
-金属铜;
-金属铁;
-金属镍;
-金属钨;
采用长度为5mm-30mm,形状为针尖电极或芒刺电极,电极主体圆柱的直径为0.5mm-2mm,放电电极放置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外壳打孔处,放电电极的放电发生端朝向外壳内部,各个电极之间采用铜丝导线或铝制电路板连接;
所述放电电极采用串联方式,沿电极垂直方向依次分布,电极间距与外壳孔距一致,放电电极直径与外壳孔径相匹配;
所述接地极采用铝、铁、铜或不锈钢材料,所述接地极的形状为板状、线状、半圆状或圆筒状;
所述放电电极与接地极距离为1mm-10mm,接地极放置方向与放电电极方向垂直或平行;
所述催化剂载体采用以下任一种:
-蜂窝铝;
-蜂窝陶瓷;
-玻璃纤维;
-分子筛;
所述催化剂颗粒采用以下任一种或者多种:
-锰系氧化物;
-钴系氧化物;
-铁系氧化物;
-镍系氧化物;
-铜系氧化物;
-铈系氧化物。
6.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直流供电电源连接直流变压器用来输出净化空气的等离子体所需的超高电压;
步骤S2:将直流变压器输出的超高电压连接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放电电极,同时将另一电极接地;
步骤S3:将催化模块放置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催化空气污染物;
步骤S4:开启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与风机对空气进行净化,获取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35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