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汽车金融风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3469.3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8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郑路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路遥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Q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牛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55 | 代理人: | 丁剑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人工智能 汽车 金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汽车金融风控系统,涉及金融风控技术领域,包括采集模块、业务审核模块、风控模块、资金清算模块和账务模块。本发明实现汽车金融风险管控,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汽车交易数据中的欺诈信息,而且保证了汽车金融服务系统的安全,局限性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风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汽车金融风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交易开始朝着电子汽车商务的方向进行,每天在汽车电商平台或者其他线上交易渠道进行的汽车电子交易的数量在逐步递增,从而产生了数量庞大的汽车电子交易数据。这些数量庞大的交易数据在进入后台交互之前需要进行交易数据的风险控制,以防止其中出现异常数据,或者出现一些恶意数据。因此,系统获取的交易数据在进入后台交互之前首先需要经过风控规则的验证,只有通过风控规则验证的数据才被视为正常数据,未通过风控规则验证的数据会被直接拦截,但是现有的大数据风险控制方法中,风控规则的设定上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合理性,在风控管理中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并且无法将金融产品与电子类产品相结合进行风险管控。
检索中国发明专利CN109583782A支持多数据源的汽车金融风控模型,公开了支持多数据源的汽车金融风控模型,所述支持多数据源的汽车金融风控模型的实现步骤如下:数据分类,模型训练,数据合并;所述模型训练包括以下步骤:数量确定、权重确定、偏置值设置、初始权重设置、Lw计算、权重标准化和循环,所述数据合并包括以下步骤:公共字段并入、单字段模型训练、单字段合并并入和结果模型训练,该支持多数据源的汽车金融风控模型设计合理,使能够包涵多家汽车融资租赁公司订单数据的平台成为可能。但其存在一定局限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汽车金融风控系统,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汽车金融风控系统,包括采集模块、业务审核模块、风控模块、资金清算模块和账务模块,其中;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特征信息;
所述业务审核模块,用于对获取的特征信息进行审核并进行授信;
所述风控模块,用于对用户进行风控监管管理;
所述资金清算模块,用于对资金清算监管管理;
所述账务模块,用于对财务管理。
进一步的,所述特征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周期银行流水信息、通信服务商周期信息、电商消费周期信息和征信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周期信息包括一年。
进一步的,所述风控模块包括车辆监控单元,用于对车辆信息进行监控。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监控单元包括车辆行驶路径信息、车辆停车信息和GPS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资金清算模块还包括还款后获取近期的资金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包括H5客户端、安卓客户端、IOS客户端和小程序客户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汽车金融风控系统,通过集成采集模块、业务审核模块和风控模块以及资金清算模块和账务模块,其预先采集用户特征信息,对获取的特征信息进行审核并进行授信,对用户进行风控监管管理和对资金清算监管管理,实现汽车金融风险管控,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汽车交易数据中的欺诈信息,而且保证了汽车金融服务系统的安全,局限性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路遥,未经郑路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34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