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BAR滤波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59353.2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8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钱丽勋;李宏军;王胜福;李亮;郭松林;孙从科;徐佳;申晓芳;林立涵;商家浩;吉鹏飞;房海林;窦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H9/17 | 分类号: | H03H9/17;H03H9/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晓娣 |
地址: | 05005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bar 滤波器 电路 | ||
本发明适用于滤波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FBAR滤波器电路设计,包括:在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谐振模块的一端,在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谐振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一谐振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谐振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为FBAR滤波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FBAR滤波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谐振模块和所述第二谐振模块用于在所述FBAR滤波器电路的阻带形成一个或两个传输零点,从而可以提高带外抑制,且谐振模块中的元器件不会造成滤波模块的芯片体积大幅增加,不会引入更多的损耗以及恶化带内插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滤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腔声谐振(Film Bulk AcousticResonator,FBAR)滤波器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射频器件在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个人移动终端如手机上会有大量的滤波器使用。滤波器主要用来滤除不需要的射频信号,改善发射通路或接收通路的性能。目前通信系统向着多频段、多体制、多模式方向发展,使用的频段越来越密集,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减少各频段之间的干扰,势必对滤波器的带外抑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滤波器的级数来提高带外抑制,且引入更多的损耗以及恶化带内插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FBAR滤波器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高抑制时带来更多的损耗以及恶化带内插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FBAR滤波器电路,包括:第一谐振模块、第二谐振模块以及滤波模块;
在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谐振模块的一端,在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谐振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一谐振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谐振模块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为FBAR滤波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为所述FBAR滤波器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谐振模块和所述第二谐振模块用于在所述FBAR滤波器电路的阻带形成一个或两个传输零点。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滤波模块包括:一条串联电路、至少一条第一并联电路和至少一条第二并联电路;
所述串联电路由多个谐振器串联构成,所述串联电路的一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串联电路的另一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
第一并联电路由谐振器和接地电感串联组成,第一并联电路中谐振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串联电路中距离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最近的两个相邻谐振器之间,或所述串联电路中任一端与相邻的谐振器之间,第一并联电路中接地电感的一端接地;
第二并联电路由两个谐振器并联后再串联一个接地电感构成,所述第二并联电路中所述两个谐振器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串联电路中三个依次串联的谐振器之间,接地电感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谐振器为薄膜体声波谐振器,所述薄膜体声波谐振器采用空气腔结构或固态装配型结构。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串联电路中串联连接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的数量为1至5中的任一数值;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的数量为1至5中的任一数值;
所述第二并联电路的数量为1至5中的任一数值。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串联电路还包括输入引线电感和输出引线电感;
所述输入引线电感的一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输入引线电感的另一端连接串联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后与所述输出引线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出引线电感的另一端为所述滤波模块的输出端。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输入引线电感和所述输出引线电感为键合线、采用GaAs基片实现的电感、采用陶瓷片实现的电感以及表贴电感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93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